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伦·麦凯恩是爱尔兰当代著名的作家和评论家,现居美国纽约。他的著作被译为35种语言,其中小说《转吧,这伟大的世界》最负盛名。该小说荣获2009年美国国家图书奖和2011年都柏林国际文学奖,并被亚马逊官网评为2010年度最佳图书。《转吧,这伟大的世界》被誉为一部伟大的9/11小说,但整本书全然未提及9、11事件。麦凯恩抛弃了以往作家对战争和恐怖袭击的描写,而是以爱尔兰式的抒情再现了美国纽约20世纪70年代纷繁复杂的大都市全景。这种刻意避开历史创伤的奇妙写法引人深思,而作者选择70年代的美国世贸双塔作为故事背景的目的更耐人寻味。当今的世界局势更加复杂,人们必须找寻新的存在意义和出路,包括向过去的时代寻求帮助。麦凯恩在作品中将70年代与当代并置,蕴含着相当深刻的历史哲思。因此,研究作者独特历史观的形成与作品的现实意义十分必要。本文由引言、四个章节和结论六个部分组成。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科伦·麦凯恩的个人经历与写作特点,小说《转吧,这伟大的世界》的情节,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此作品的研究现状以及对这部作品历史书写的研究的重要意义。第一章简要梳理了历史诗学和新历史主义的发展,介绍了其中一些重要的概念。此章重点阐释了历史与文学之间关系的演变过程以及新历史主义流派中历史性与文本性的辩证关系,并介绍了巴赫金将历史时空与文本分析结合的“时空体”理论。第二章详细分析了小说《转吧,这伟大的世界》中的历史和社会背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经济繁荣,科技发展迅速,但随之出现贫富差距加大、思想异化等问题;政局动荡,水门事件使政府形象大跌,并且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侵袭使其国际信誉受损,越南战争的伤亡给国民留下难以愈合的创伤;文化方面,嘻哈音乐、涂鸦艺术等艺术形式出现,用以宣泄愤怒和寄托希望,有些知识分子以吸毒和滥交等来表达不满。第三章主要探索了小说中历史性与现实性的互文。麦凯恩凭借自己移民者这一特殊身份,吸收爱尔兰文学中其他伟大作家作品中体现的历史意识,并巧妙地杂糅进自己的作品,以表达自己的历史忧思;另外,他还将自己生活过的20世纪70年代与维多利亚时期暗自契合,体现了历史的当代性;他的作品还利用1974年佩蒂高空走钢丝和“9/11”恐怖袭击这两个真实的历史事件,将文学的虚构性与历史的真实性结合起来,使作品的立意更加高远。第四章结合巴赫金的“时空体”理论,分析了《转吧,这伟大的世界》中诸多跨越时空的小故事串联起的“大历史”,以道路、客厅和田园及家乡几个场地为空间标识,带领读者窥到20世纪70年代整个纽约的众生百态,并通过文本载着读者穿越回现实,为他们回顾过去、反思当下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分析《转吧,这伟大的世界》中的历史因素以及麦凯恩本人对史实进行文学加工的精湛技巧,会对读者重新审视历史与当代的关系有所裨益,促使当代人“以史为镜”,以更加理性、文明的方式处理当下各种社会症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