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属铜纳米晶在癌细胞比色检测与光热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v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癌症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实现对其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一直是当今世界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检测癌细胞个数是对恶性肿瘤进行预防和早期诊断的主要方式之一。基于光热治疗的多模式联合是治疗癌症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化疗和光热治疗的联合作用。近年来,纳米材料的广泛应用为癌症的早期诊断以及多模式治疗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硫属铜纳米晶(Chalcogenide copper nanocrystals,CuCNCs)是由金属元素Cu与硫族元素(如S、Se、Te等)形成的一类重要的p型半导体纳米材料。由于其具有高的载流子密度,在近红外区呈现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LSPR)性质,且具有很高的光热转换效率,可以作为近红外光学探针和试剂,用于癌症的诊断和治疗。硒化铜纳米晶的制备方法很多,小粒径硒化铜由于优良的生物成像性质与光热转换效果,目前受到广泛的关注。但其合成一般采用比较严苛的条件和环境(如高温油相合成或需要氮气保护等),且其性能探讨与生物应用尚不全面,还有很大拓展空间。因此,本文基于硒化铜纳米材料的光学性质,拓展了其在癌细胞检测与治疗中的应用。具体开展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
  1.Cu2-xSe/rGO作为纳米酶比色检测癌细胞个数。以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二氧化硒(Selenium dioxide,SeO2)和五水合硫酸铜(Copper sulfate pentahydrate,CuSO4?5H2O)为原料,维生素C(Vitamin C,VC)为还原剂,通过绿色、简单的一步热合成法在 GO 上原位合成 Cu2-xSe 纳米颗粒,得到Cu2-xSe/rGO复合物。该复合物具有纳米酶性质,可协同催化H2O2产生羟基自由基,氧化 3,3,5,5-四甲基联苯胺(3,3,5,5-tetramethylbenzidine,TMB)显蓝色,在652 nm处出现特征吸收峰。该纳米酶被用于直接比色检测癌细胞个数,选择叶酸(Folic acid,FA)以靶向过度表达叶酸受体的癌细胞,Cu2-xSe/rGO与癌细胞的选择性结合将催化过程转化为定量比色信号,可以达到用肉眼区分63个癌细胞(MCF-7 细胞)的检测限。
  2.Cu2-xSySe1-y NPs作为药物载体和光热试剂,用于化疗-光热协同治疗癌细胞。抗癌药物硼替佐米(Bortezomib,BTZ)和多巴胺(Dopamine,DA)在中性和碱性的条件下可以形成稳定的、共价结合的非活性结合物,但在酸性条件下分解释放出活性药物。Cu2-xSySe1-y NPs表面包被DA形成Cu2-xSySe1-y NPs与聚多巴胺的复合物(Cu2-xSySe1-y@pDA)。该复合物负载BTZ并与FA共价结合以识别作用靶向癌细胞,在癌组织的酸性条件下分解释放出游离的BTZ药物。Cu2-xSySe1-y@pDA在近红外二区激光照射下有良好的光热治疗效果,达到化疗和光热相结合的抗癌效果。
  3.制备小尺寸的多功能硒化铜纳米探针并研究其光学性质与细胞毒性。本实验以VC为还原剂,二水合氯化铜(Copper chloride dihydrate,CuCl2?2H2O)和SeO2为前驱体,聚乙烯吡咯烷酮(Polyvinylpyrrolidone,PVP)为表面活性剂,在90℃下采用简单的一步水热法得到小粒径的发光Cu2-xSe纳米点。该Cu2-xSe纳米点在近红外区(Near infrared region,NIR)有良好的光热转换性能,具有量子点的荧光性质和过氧化物模拟酶活性,并且细胞毒性小,为下一步用作生物分析检测和和荧光成像实时分析介导的光热治疗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本文利用具有高载流子密度的硫属铜纳米晶的LSPR性质,实现了对癌细胞的比色检测与光热化疗协同治疗。并进一步合成了一种小尺寸、有近红外吸收和过氧化物模拟酶性质的发光硒化铜纳米探针,该探针有望用于癌细胞个数检测、光热治疗以及成像分析中。
其他文献
四川裂腹鱼(SchizothoraxkozloviNikolsky)隶属鲤形目、鲤科、裂腹鱼亚科、裂腹鱼属,主要分布于长江上游的乌江上游、赤水河上游、金沙江、雅砻江水系,是长江上游特有的地方经济鱼类。近年来由于遭受酷鱼滥捕和生境严重破坏的影响,其天然资源量已十分稀少。本文通过对乌江上游水系四川裂腹鱼形态特征、生长特点、肌肉营养成分、同工酶、核型和mtDNA标记等的研究,描述其种质特性,以期为制定该
本研究以培育中的地方品种二郎山山地鸡为试验材料,测定了二郎山山地鸡的生长发育性状。克隆了鸡MUSTN1基因和APOBEC2基因的全编码区序列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荧光定量试验技术分析MUSTN1、APOBEC2基因的组织表达谱;分析骨骼肌组织中MUSTN1、MyoD、MyoG、IGF1、APOBEC2、FWM、FRM、SM基因在不同品系、性别、日龄、赖氨酸水平的时空表达模式。并以低赖氨酸水平
学位
小花碱茅(Puccinellia tenuiflora)是一种典型的禾本科碱茅属盐生植物,广泛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是一种重要的优良牧草,具有很强的耐盐碱能力。我们前期研究表明,小花碱茅主要耐盐机制是通过限制根部Na+的单向内流以减少Na+的净吸收,使其维持较高的根系K+、Na+选择性,以促进根系对K+的吸收和转运。但对其根系K+、Na+选择性分子机制仍不清楚。SOS1通过介导根部Na+的外排,以维
学位
肠道菌群种类和数量可以影响宿主脂肪沉积,而硬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是哺乳动物肠道中的优势菌群。前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粪便或食糜中菌群,反映大肠肠腔内菌群,不能反映小肠内及肠粘膜菌群。小肠内菌群与大肠明显不同,肠粘膜菌群与肠腔菌群明显不同。本研究在考察不同沉脂能力猪脂肪沉积和回肠内容物、回肠粘膜菌群差异的基础上,研究回肠粘膜菌群与脂肪沉积的关系和G-细菌
种子半透层是指种胚包被物中存在的某层具有半透性的组织,它允许种子内外水分和气体的自由交换,而限制或阻碍溶质的交换,是一层无生命的物理屏障。以往文献有对蔬菜瓜果作物种子半透层位置、化学成分的研究,却鲜有对禾草种子半透层的研究,而对其发育解剖形成的研究则更少见报道。本论文以八种具有重要生态和经济价值的禾草种子为材料,采用生物显微技术、组织化学染色法、化学元素示踪法和元素检测等技术手段,在研究了种子半透
学位
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是一种特殊的组织病理疾病,其病理特征是前列腺间质和上皮细胞增生,结缔组织及平滑肌呈结节样增生。为老年男性的多发病、常见病。BPH引起的下尿路症状(lower urinary tractsymptoms,LUTS)可影响泌尿系统的正常功能,最终引起膀胱及肾脏病变,导致肾功能损害,甚至危及生命。近年来,随着人类预期寿命延
学位
目的:通过对支气管哮喘大鼠气道、大肠、鼻、皮肤黏膜中CD4+、CD8+淋巴细胞的测定,寻找各组织器官之间的相关性,以期发现肺与大肠、皮肤、鼻相互之间的物质联系,尤其是“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物质基础及科学内涵。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观察各部位CD4+、CD8+淋巴细胞的变化。结果:1)与正常组比较,哮喘组大鼠的肺、大肠、鼻组织中CD4+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心脏、脾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属于冠心病的一种严重类型。大部分ACS病是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结果[1]。在治疗ACS病时,临床上常联合使用替格瑞洛与丹参酮IIA磺酸钠。替格瑞洛主要经肝药酶CYP3A4代谢,部分由CYP3A5代谢。而丹参酮IIA磺酸钠可抑制肝药酶CYP3A4代谢,理论上可导致替格瑞洛代谢减慢,使其在体内的滞留时间延长。目前临床医生在联
学位
背景和目的:  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atechol-O-methyltransferase,COMT)是参与儿茶酚胺类物质代谢的主要哺乳动物酶之一,主要负责大脑额叶皮质(prefrontalcortex,,PFC)内多巴胺(dopamine,DA)的降解,因而可能参与精神分裂症的病理生理机制。在我们之前的研究中,COMT抑制剂托卡朋(tolcapone,TOL)给药两周后,小鼠脑内DA水平显著
目的  多重耐药革兰氏阴性菌(Multidrug-resistant Gram negative bacteria,MDR-GNB)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已成为重症感染死亡的重要原因。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12种最具威胁力、最迫切需求新型抗菌药物的“超级细菌”中,位居前三位的分别是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A.baumannii)、铜绿假单胞菌(P.aeruginosa)和耐碳青霉烯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