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磁悬浮中等跨度三跨刚构桥振动特性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cker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磁悬浮交通技术在我国的发展,磁浮线路将遇到需要跨越河流与城市主干道路的问题。从上海线建设中引进的德国技术及自主开发技术看,现有轨道梁的跨度能跨越较小的障碍(跨度不超过25m),但不能跨越河谷与城市主要道路的需要,由于后续工程的需要,研制新型中等跨度桥梁(跨度40~100m)以满足上述需求是十分必要的。由于三跨刚构桥结构刚度好、行车平稳,有相当的优势。德国引进的技术主要给出单跨梁和双跨梁两大类轨道梁,在动力性能方面要求非常高,按这样设计轨道梁必须具备很大刚度,也直接导致了梁施工难度大、工程造价高的问题。因此本文将对三跨刚构桥的静力、动力性能进行研究。桥梁自振特性是其最重要的动力性能指标之一。本文将三跨刚构桥视为质量、刚度均布连续结构体系,建立了自振特性分析的解析模型并求解分析。相对于常用的有限元模型而言,连续结构模型与实际情况更吻合,对自振特性规律的揭示也更明确。分析了三跨刚构桥在静活载作用下的变形和自振频率与跨度比、支墩刚度之间的关系规律,得到两种桥形的跨度比宜在0.5~0.7之间、桥支墩与主跨梁的线刚度比可取2.4等结论。在上述结论指导下,综合考虑自振频率要求和静活载要求下的刚度要求,以静活载作用下的变形为下限条件,以自振频率要求为上限条件,确定3种不同跨度比、4种不同刚度12种方案。建立了二系悬挂的车桥耦合振动分析模型,并编制了相应仿真计算程序。运用上述模型针对12种方案计算分析了车辆以100km/h~600km/h过桥时引起桥梁振动的具体过程。研究了桥梁振动反应与车速、桥梁跨度比、刚度、阻尼比、质量、频率等参数间的关系规律。研究表明冲击系数随车速的增加而增加;在研究的0.5~0.7跨度比范围内,振动反应基本随跨度比的增加而增加,选择较小的跨度是合适的。冲击系数随梁截面刚度的增大而减小,说明增加刚度对减弱振动反应是比较明显的。同时当截面刚度较小时,冲击系数随截面刚度的增加下降明显;而当达到一定程度后,冲击系数随刚度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变缓。冲击系数随阻尼比的增大而减小。讨论了一阶频率f1≥1.1v/L的合理性问题。研究认为f1=1.1v/L时不会发生共振,经验公式f1=1.1v/L太偏保守。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在进行桥梁设计时,建议采用本文的方法,即先确定刚度要求的上下限条件,通过车桥振动分析研究上下限范围内振动反应的影响,确定冲击系数对刚度变化不敏感的范围,据此选定合理的截面。
其他文献
住房价格是宏观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对它进行合理而有针对性的调控是宏观管理的重要职责。本文以我国35个大中城市作为样本,考察了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预期形成机制对于房
拱桥因其越能力大、承载能力高、空间利用率高、造价低和外表美观等优点,近年来越来越受到桥梁建造者的青睐,并且随着新技术、新高强材料的诞生,在跨径方面有越来越大的趋势
在会计行业发展壮大的同时,也面临着比较严峻的挑战。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和人际关系愈加复杂,人民群众的道德评价标准也随之有了很大程度的变化。在
用非静力平衡的中尺度模式MM5(V2)对1997年11号台风Winnie在登陆后演变为温带气旋的过程进行了48 h模拟.结果表明:MM5不仅比较好地模拟出台风在陆地上的移动路径及其产生的降
有限元的模型修正技术是对基于设计图纸和设计参数建构的有限元模型进行结构优化,使得修正后的有限元理论模型在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响应趋近于实体结构。从而获得可以对实际结构的受力状态和安全状态进行评估的有限元结构模型。模型修正技术的研究使得数值理论分析技术对于评估梁体承载能力、预测梁体位移变形发展等受力响应进行合理判断具有重要工程意义。本文针对基于试验现场静载实测数据的响应面修正方法评估梁裂后承载性能开展研
完成了一种用边界元法对弹性薄板结构进行优化设计的计算机分析及彩色绘图系统.本文论述了平板弯曲问题的边界元法及其优化设计.系统采用本文作者提出的三方程协调方案,并精
采伐林木是林业获取森林资源的直接手段,合理采伐对森林资源更新及林业林区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合理采伐培育林木的方法及采伐管理办法及措施
近年来学生与高校之间在各种问题上发生纠纷的案件增多,反映出高校在管理制度和学生权益救济制度上存在种种缺陷.本文在论述学生应当享有的权利的基础上,对目前高校保障学生
对抽水蓄能机组稳定性监测、发电机气隙和磁场强度监测以及发电机绝缘局放监测等技术的测试方法、测点布置及技术难点进行了总结,并分析了机组状态监测系统的应用状况及存在的
热带气旋变性过程是其结构、强度及其风雨分布发生显著变化的过程,常导致预报失败。基于T106格点分析资料、日本气象厅TBB资料以及MM5V3数值模式结果,对9711号台风Winnie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