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自噬相关基因LC3Ⅱ、P62及泛素蛋白酶体家族成员UCH-L1在甲状腺癌病人甲状腺组织和PBMC中的表达情况;研究二甲双胍、雷帕霉素对甲状腺癌BCPAP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比较分析二甲双胍、雷帕霉素处理BCPAP细胞后LC3Ⅱ、P62和UCH-L1基因和蛋白水平上的表达差异,为甲状腺癌的治疗提供新靶点和新思路。方法:1.CCK-8检测不同浓度的(0.5、1、2.5、5、10m M)二甲双胍及不同浓度的(1、5、10、15、20μM)雷帕霉素对甲状腺癌BCPAP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2.应用Real time PCR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对照组、二甲双胍组、雷帕霉素组、二甲双胍+3-MA组及雷帕霉素+3-MA组处理后,LC3Ⅱ、P62和UCH-L1mRNA与蛋白的表达。3.透射电镜观察对照组、二甲双胍组、雷帕霉素组,二甲双胍+3-MA组及雷帕霉素+3-MA组处理后BCPAP细胞内自噬小体的改变。4.应用Real time PCR法检测60例甲状腺癌患者PBMC中LC3Ⅱ、P62和UCH-L1 mRNA表达水平,并与30例健康对照者相比较;检测10例甲状腺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LC3Ⅱ、P62和UCH-L1 mRNA表达水平。结果:1.与各自对照组相比,1μM的雷帕霉素处理组、0.5 m M的二甲双胍处理组细胞存活率稍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10、15、20μM的雷帕霉素处理组、1、2.5、5、10m M的二甲双胍处理组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雷帕霉素或二甲双胍浓度不断增加,细胞存活率也不断降低,且具有浓度依赖关系。2.与对照组相比,雷帕霉素处理组LC3ⅡmRNA相对表达量上调(p<0.01)、P62和UCH-L1 mRNA相对表达量下调(p<0.01);与雷帕霉素组相比,雷帕霉素+3-MA组LC3ⅡmRNA相对表达量下调(p<0.05)、P62和UCH-L1 mRNA相对表达量上调(p<0.01、p<0.05)。与对照组相比,二甲双胍组LC3ⅡmRNA相对表达量上调(p<0.01)、P62和UCH-L1 mRNA相对表达量下调(p<0.01);与二甲双胍组相比,二甲双胍+3-MA组LC3ⅡmRNA相对表达量下调(p<0.01)、P62和UCH-L1 mRNA相对表达量上调(p<0.01)。3.与对照组相比,雷帕霉素组LC3Ⅱ在蛋白水平表达上调(p<0.01)、P62和UCH-L1在蛋白水平表达下调(p<0.01、p<0.05);与雷帕霉素组相比,雷帕霉素+3-MA组LC3Ⅱ在蛋白水平表达下调(p<0.05)、P62和UCH-L1在蛋白水平表达上调(p<0.01、p<0.05)。与对照组相比,二甲双胍组LC3Ⅱ在蛋白水平表达上调(p<0.01)、P62和UCH-L1在蛋白水平表达下调(p<0.01);与二甲双胍组相比,二甲双胍+3-MA组LC3Ⅱ在蛋白水平表达下调(p<0.05)、P62和UCH-L1在蛋白水平表达上调(p<0.01、p<0.05)。4.通过透射电镜观可以察到,对照组中BCPAP细胞内细胞核完整,线粒体丰富并且完整。与对照组相比,雷帕霉素组、二甲双胍组BCPAP细胞内自噬体双层膜结构明显增多;分别与雷帕霉素组、二甲双胍组相比,雷帕霉素+3-MA组、二甲双胍+3-MA组细胞内自噬小体明显减少。5.在PBMC中,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无淋巴转移组、淋巴转移组LC3ⅡmRNA相对表达量均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淋巴转移组P62 mRNA相对表达量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62的表达在健康对照组与无淋巴转移组之间、无淋巴转移组与淋巴转移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UCH-L1 mRNA相对表达量在健康对照组、无淋巴转移组和淋巴转移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甲状腺组织中,相较于癌旁组织,癌组织中LC3ⅡmRNA相对表达量下调,而P62和UCH-L1 mRNA相对表达量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二甲双胍和雷帕霉素均可有效抑制甲状腺癌BCPAP细胞增殖,该增殖抑制作用与自噬有关。二甲双胍、雷帕霉素诱导自噬并造成增殖抑制作用可以为治疗甲状腺癌提供新思路和新途径。2.甲状腺癌的发生可能与自噬水平有关。3.UCH-L1可能作为促癌因子与甲状腺癌的形成有关,且UCH-L1可能参与到甲状腺癌细胞的自噬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