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子宫内膜炎抗菌药物治疗后的牛奶药物残留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ang752818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用抗菌药物子宫灌注或者静脉滴注是目前我国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常用疗法。给药后,药物进入血液循环,分布全身,包括乳腺和乳汁,会造成药物在牛奶中残留。药物在牛奶中残留可以对消费者形成潜在危害,如引起过敏反应等。为了避免抗菌药物在牛奶中残留,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奶牛抗生素治疗停药后5天内的乳汁不得供食用。但是,随着细菌耐药性的出现,近年来抗菌药物在治疗奶牛疾病上用药剂量加大,治疗次数增多。这种情况是否会导致抗菌药物在牛奶中残留的时间延长呢?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对经抗菌药物治疗的子宫内膜炎奶牛进行了牛奶中药物残留的研究。   本研究采用国家标准方法TTC法(2,3,5—氯代三苯基四氮唑显色法)检测牛奶中的药物残留。针对用TTC法检测牛奶抗菌药物残留过程中被检乳样加入指示菌的数量不稳定而影响检测的问题,本研究增设了菌液稀释度试验以确保加入的指示菌数量相对稳定。采用TTC法检测牛乳中几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最低检出浓度。结果是苄青霉素(Benzylpenicillin)3μg/kg,链霉素(Streptomycin)660μg/kg,庆大霉素(Gentamicin)620μg/kg,卡那霉素(Kanamycin)6200μg/kg,红霉素(Erythromycin)30μg/kg,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500μg/kg,土霉素(Oxytetracycline)100μg/kg,金霉素(Chlortetracycline)100μg/kg,磺胺嘧啶(Sulfadiazine)100μg/kg。本研究检测苄青霉素、红霉素、土霉素、金霉素和磺胺嘧啶的灵敏度达到农业部规定的牛乳中兽药残留最高限量要求。TTC法具有简便、价廉的优点,并且所检测的抗菌药物范围较广,符合我国奶牛场使用抗菌药物种类较多的现状。   对杭州郊区某奶牛场的44个黑白花奶牛子宫内膜炎病例,用TTC法检测牛奶中的药物残留。治疗方法有子宫灌注和静脉滴注两种。子宫灌注奶牛41例,采用土霉素(5g/次)、盐酸金霉素(2g/次)或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含庆大霉素80万IU/次),治疗次数为1~5次不等;静脉滴注奶牛3例,1例采用复方磺胺嘧啶钠注射液(含磺胺嘧啶钠50g/次)静注,1天2次,治疗5天,1例采用复方头孢噻啶(25g/次)静注,1天2次,治疗5天,1例先采用中药制剂“炎毒咳喘王”(50ml/次)肌注,1天1次,治疗两天,后改用复方头孢噻啶(25g/次)静注继续治疗,1天1次,治疗4天。结果表明:31例经土霉素子宫灌注的奶牛,停药后第24小时所采的奶样,抗生素检出率100%;土霉素在牛奶中的残留时间长至8天,短至1天,有6头奶牛经土霉素治疗后,第6天依然可以在其奶中检测到有抗生素残留;8例经盐酸金霉素子宫灌注治疗的奶牛,停药后第48小时所采的奶样,抗生素检出率100%,其在牛奶中的残留时间为2~5天不等;2例经硫酸庆大霉素子宫灌注治疗的患病牛,药残时间分别为1天和2天;3头经静脉滴注治疗的患病牛,药残时间均达到9天以上。   另外,我们还对3头经盐酸金霉素(2g/次)治疗的子宫内膜炎病例,于用药后第6、13、24和48小时采集奶样进行乳酸菌制备酸奶的发酵试验。结果表明:酸奶发酵受到抑制最早可见于用药后第6小时采集的奶样,最迟见于用药后第24小时采集的奶样。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者就要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法,创新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新
在新时期背景下的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整体英语应用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和意义.因此,作为英语教师,要积极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
随着我国不断的改革教育体制,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教学要求了.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新模式,成为当前教育的主流趋势之一.本文结合学生优秀思维的形成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