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入世十多年来,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持续快速增长。作为国家进出境的监督管理机关,海关如何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和国际贸易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既发挥积极、高效的促进作用,又履行好把守国门的安全职能,日益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为了破解监管资源不足带来的矛盾,使海关有限的人力、物力投入到需要强化监管的服务对象上,海关建立了企业信用管理体系,这不仅出于海关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参与社会诚信建设的需要。但随着进出口业务量进一步增长和贸易环境的日趋复杂,海关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在运行实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也不断涌现,若不能合理应对,不仅制约着海关行政职能的有效履行,而且将直接影响对外贸易的发展进程。 为此,本文选择了正致力于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重庆市,以重庆海关为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文献研究、比较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对海关企业信用管理体系运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研究表明,随着海关职能的不断拓展,海关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在实际工作中凸显出了种种矛盾,包括执法不统一、信息质量不高、口岸通关效率不高、企业缺乏信用意识等,而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主要来自现行的法律法规、行政体制、关企合作关系、企业自身建设、社会信用环境等方面。 通过调查分析笔者认为,对于海关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需要海关、其他口岸管理部门和众多的进出口企业共同努力不断完善。应当借鉴国际AEO制度的先进经验,建立健全制度运行,完善信息征集,协调整合口岸各部门的力量,优化口岸管理模式,加强海关与企业的合作力度,从而实现贸易便利与安全并重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