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益胃颗粒为研究对象,以“标准汤剂”为衡量复方颗粒的标准参照物,用出膏率、有效成分转移率、指纹图谱这三个参数来表征,研究益胃颗粒剂最佳制备工艺和质量标准,并建立二者的指纹图谱,探索差异性,为益胃颗粒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以毛蕊花糖苷、总皂苷的提取量和出膏率作为考察指标,以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为影响因素,选用L9(34)正交试验法,优选出益胃颗粒最佳水提工艺。考察浓缩压力和温度以及冷冻干燥的预冻时间和主动干时间,优选出益胃颗粒最佳的浓缩干燥工艺。以颗粒的成形性、溶化性、吸湿性为考察指标,以辅料用量、辅料比例、乙醇浓度为影响因素,选用L9(34)正交试验法,优选出益胃颗粒最佳制剂成型工艺。根据《中国药典》2015版颗粒剂项下规定对益胃颗粒的性状、检查、薄层及含量进行研究。制备15批次的益胃标准汤剂并建立益胃标准汤剂的UPLC指纹图谱,评价相似度,分析归属峰,最终确定益胃标准汤剂指纹图谱相似度的可接受范围,确定主要成分峰的个数,规定其相对保留时间及峰的比例。确保所制得的益胃颗粒与益胃标准汤剂一致。经过筛选,确定益胃颗粒制备工艺,即加12倍量水,煎煮2小时,煎煮1次,再经过减压浓缩(80℃)、冷冻干燥(预冻温度:-80℃,预冻时间:12h,隔板温度:5℃,真空度:1.030mba,干燥时间:48h)、加50%辅料、糊精和乳糖的比例为1:1、乙醇浓度为85%,制得益胃颗粒。质量标准研究中益胃颗粒的性状为棕褐色颗粒,色泽均匀,干燥无吸潮和无结块。检查中单一水分含量均小于8.0%,结果符合要求;不能通过一号筛与能通过五号筛的总和平均值为7.10%;样品溶化性符合要求;单一干燥失重均小于2.0%,结果符合要求。薄层鉴别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斑点,阴性样品无斑点。含量测定中毛蕊花糖苷平均含量为0.292 mg·g-1,总皂苷含量为4.448mg·g-1。出膏率中标准汤剂的平均出膏率为20.13%,益胃颗粒的平均出膏率为24.77%。出膏率变化为123%。所制得的中间体出膏率在规定的范围内。指标性成分转移率中,益胃标准汤剂毛蕊花糖苷的平均含量为6.486mg/L,益胃颗粒中间体毛蕊花糖苷的平均含量为7.907 mg/L,益胃标准汤剂到益胃颗中间体的粒转移率为122%。标准汤剂总皂苷的平均含量为113.1 mg/L 2益胃颗粒中间体总皂苷的平均含量为119.52mg/L,益胃标准汤剂到益胃颗中间体的粒转移率为106%。所制得的中间体转移率在规定的范围内。指纹图谱比较中,建立15批益胃标准汤剂的指纹图谱,确定了 16个共有峰,15批标准汤剂指纹图谱之间的相似度均大于0.900,并通过相似度评价软件生成益胃标准汤剂的对照指纹图谱。建立益胃颗粒的指纹图谱,并确定了 16个共有峰,生成益胃颗粒指纹图谱的对照指纹图谱与标准汤剂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为0.912,表明相似度良好,在指纹图谱相似度可接受范围之内。归属峰分析中1、2、3、5、6、8号峰为地黄专属峰,且6号峰为毛蕊花糖苷。9、14、15、16号峰为麦冬专属峰,且9号峰为麦冬皂苷D,15号峰为甲基麦冬高黄酮A。4、10、11号峰为沙参专属峰。7、12、13为玉竹专属峰。本文筛选出的益胃颗粒制备工艺简单稳定,质量标准方法简便、专属性强、结果准确,能全面有效控制其质量。通过益胃标准汤剂对与益胃颗粒出膏率、指标性成分及指纹图谱的比较,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益胃颗粒符合质量一致性原则,可作为益胃颗粒的质量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