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延迟结扎脐带可通过胎盘—胎儿输血使新生儿的血容量和铁储备增加,减少贫血的发生,但血容量增多有可能对新生儿心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在生后晚期(2分钟)与早期(15秒内)两个不同时间点进行结扎脐带,观察延迟结扎组与早期结扎组新生儿心脏功能变化的情况,探讨延迟结扎脐带对新生儿早期心功能的调节作用及影响,评价延迟结扎脐带对新生儿早期循环功能的影响。  方法:  根据纳入标准,将入选的6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30例采取延迟结扎脐带(延迟2分钟结扎),对照组30例采取分娩后早期进行结扎脐带(生后15秒内)。所有新生儿于生后6小时及72小时两个时间点测定人氨基端前心钠肽(NT-proANP)、人氨基端前脑钠素(NT-pro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浓度及血压情况,生后72小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心脏腔径(左房内径、左室内径)大小、瓣口血流速度(二尖瓣口血流速度、主动脉瓣口血流速度、肺动脉瓣口血流速度)和左心室收缩功能指标(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分数),同时于生后6小时进行血常规检测其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体积及红细胞比容水平,并且记录实验组与对照组一般情况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所有的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实验组与对照组血常规情况的比较实验组新生儿的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体积、红细胞比容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实验组与对照组血压情况的比较实验组新生儿收缩压水平在生后6小时及72小时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实验组与对照组血生化指标的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生后6小时的NT-proANP、NT-proBNP及 CK-MB分别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生后72小时的NT-proANP、NT-proBNP及 CK-MB分别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4.实验组与对照组超声心动图测定结果的比较实验组新生儿左房内径、左室内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二尖瓣口血流速度、主动脉瓣口血流速度、肺动脉瓣口血流速度与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新生儿的射血分数及左室短轴缩短分数水平与对照组相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5.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并发症情况在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高胆红素血症、需要接受光疗及红细胞增多症等相关并发症方面,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研究期间,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新生儿均未发现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及败血症的情况。  结论:  1.延迟结扎脐带在增加血容量的同时新生儿早期的循环功能仍然维持在稳定的状态下,延迟结扎脐带并没有使新生儿的心脏负荷加重。  2.延迟结扎脐带并无增加新生儿相关并发症的风险。  3.延迟结扎脐带是一种简单、安全和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