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例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分析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2m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产科弥散血管性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是产科最危险的并发症,多见于羊水栓塞、重度子痫前期、胎盘早剥、HELLP综合征等,是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3P试验指标在诊断产科早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患者中的价值,和分析产科DIC对患者近远期健康状况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03年12月至2013年12月10年内15例产科DIC患者的全部临床资料,并设为研究组,按年龄选取同期内未发生DIC的30例孕产妇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PLT、FIB、PT、APTT、3P实验等凝血及纤溶指标,并统计两组子宫切除、产后出血等指标,并给予随访,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PLT、FIB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PT、APTT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3P实验阳性者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近期并发症: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子宫切除率、产后出血发生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例产科DIC患者中行子宫全切术者9例。  4.远期并发症: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卵巢早衰发生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例出现卵巢早衰者均于产科DIC救治时行子宫切除术,最早发生于手术后3年。  结论:  1.有产科DIC高危因素者入院立即行凝血系列检查,监测PLT、FIB、PT、APTT及3P实验的变化,早期诊断。  2.产科DIC与产后出血密切相关,积极纠正凝血功能障碍,可能降低凝血功能障碍所致的产后出血发生率、子宫切除率及孕产妇死亡率。  3.产科DIC患者卵巢早衰发生率高,可能与产科DIC子宫切除率高相关。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70岁以上结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治疗的安全性、短期临床效果。为70岁以上结直肠癌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一定的指导和依据。  方法:回顾总结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
目的: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比较关节镜下微创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Schatzker I-IV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  方法:全面检索国内外关于关节镜下微创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目的:  回顾性分析产后出血的原因、高危因素及预防治疗措施。  方法:  收集2008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于本院分娩,发生产后出血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整理和统计学处理,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