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般来说,自由贸易区的形式有两种,第一种是自由贸易园区(Free Trade Zone,FTZ),指在一国或地区的境内关外设立的多功能经济性特区,利用优惠税收和特殊监管政策等手段,促进贸易自由化;第二种是大家所熟悉的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greement,FTA),指两个及以上国家或地区的自由贸易协议,其本质是为提高区域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程度而达成的共同贸易安排。相对FTA而言,FTZ的设立主要是依据本国或地区的法律法规,而FTA是根据政府间协议设立的包括协议国(地区)在内的经济体,FTA和FTZ二者的出发点都是降低贸易成本促进经济发展。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建设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的创新模式,也是推动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和经济一体化的一个尝试,它是建立在四国共识基础上,为共同的利益和目标而进行的合作。它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同时又是推进国家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战略合作,是一项战略性系统工程。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依托互联互通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大市场为一体的一个国际经济合作区域,打造一个互利共赢的经济体。2013年5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访印,并与印度总理辛格举行深入务实的会谈,李克强总理建议中印共同倡议建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5年经济工作五大主要任务,明确要重点实施“一带一路”等战略。“一带一路”被认为是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联通亚洲、非洲和欧洲,涵盖人口总数达约45亿,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1/3。根据方向不同,丝绸之路被划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包括北方丝绸之路和南方丝绸之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是南方丝绸之路必不可少的部分,能否顺利推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关系到我国“一带一路”战略能否顺利实施。本文在分析构建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基础上,通过对比较优势理论和区域合作相关理论的梳理,为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建设寻求理论支持,并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方面分析了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发展困境,随后对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贸易现状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利用贸易引力模型对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潜力进行了预测,得出了相关结论,并提出推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的政策建议。本文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对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及相关理论进行了介绍,对已有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相关研究进行述评,并提出本文的研究方案与方法;第二部分: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早期收获与发展困境,主要从互联互通、人文交流两个方面对: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早期收获进行一个归类;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视角阐述了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发展困境,第三部分: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贸易现状:本部分有三个小节,第一个小节分析了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贸易现状,第二小节从双边贸易强度,出口强度,进口强度等方面分析了孟中印缅贸易问题,第三小节分析了云南与孟印缅贸易关系。第四部分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实证分析,本文利用贸易引力模型,对孟中印与50个最大贸易伙伴国的贸易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测算孟中印缅四国贸易潜力。第五部分是推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政策建议部分,主要从建立政府间合作机制、建立孟中印缅产业园区、创新融资方式、发掘贸易合作潜力四个方面进行论述的。本文认为,GDP、距离和是否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员对中国和印度贸易出口影响较大;GDP、距离和是否是BCIM组织成员对孟加拉国贸易出口影响较大;孟中印缅四国之间存在巨大的贸易潜力,具体体现在孟加拉对中国出口贸易、孟加拉对缅甸出口贸易、中国对孟加拉出口贸易、中国对印度出口贸易、中国对缅甸出口贸易、印度对中国出口贸易、印度对缅甸出口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