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共时性角度出发,以哲学视角对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古典油画和中国宋元时期文人绘画进行比较研究。西方绘画在理性、客观、科学、辩证的思维指导下,将题材集中在人物绘画中,并且主客二分的将表达对象完全作为一种客体来进行表现;而中国绘画在因为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将山水绘画推至顶峰,寄情于景,将个人意志融于景物之中,浑然一体。从呈现方式上看,中国传统绘画追求的是主客交融的意象空间,西方古典绘画追求现实空间的逼真幻像。自中西哲学以及中西绘画相互交融以来,关于中西哲学及绘画差异的研究早已成为经久不衰的热点问题,但大多是从中西方哲学思维产生的历史、地理等背景中去探讨中西哲学的差异,或是把中西方哲学作为原因之一来研究中西方绘画差异,亦或是从中西哲学角度研究绘画空间表现或是色彩差异,对于中西传统绘画题材及其呈现方式的比较研究,国内外学者也有不少的研究成果,本文在梳理前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重以中西方哲学思维为理论基础,以中西古典绘画题材及其表现方式为比较对象,以问题意识为研究视角,通过对中西古典绘画的审美视角、题材选择、表现方式等方面进行对比和研究,揭示出中西古典绘画不同的美学内涵和思维方式文章共分了4部分内容进行详尽阐述,对大约同时期的中西绘画进行了深刻地分析并作了科学理性的比较,不断转变绘画的哲学思维方式、拓宽创作的新颖视角、创新绘画的内在审美旨趣。第一,绪论部分,主要从选题的研究现状与研究目的与意义两个部分进行阐述。第二,作为绘画前提的中西方哲学思维比较。中国哲学主要侧重于儒释道互通对于绘画的影响;西方哲学主要侧重于古希腊哲学的理论奠基以及近代科学观的引领。第三,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与中国宋元时期绘画题材及其表现方式的转向。主要从题材选择及其表现方式的发展转向的角度讨论中西方绘画不同的主流题材的锁定以及不同的表现方式。第四,总论哲学作为绘画思维维度的研究意义所在。从哲学的角度观察中西古典绘画,对绘画价值意义具有深刻的解释,从这一角度研究,意味着把绘画中的一切因素和形式都看成是哲学的内在属性和特征表达,通过哲学,能够深刻认识到绘画差异存在的根本渊源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