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血管狭窄或闭塞是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ICVD)主要病因之一。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是动脉粥样硬化引起颅内动脉狭窄最常受累的动脉。由于MCA供血区域广泛,其狭窄或闭塞引起的脑缺血症状多种多样,轻者可表现为无症状性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重者可表现为危及生命的大面积脑梗死,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目前,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及其病变后侧支循环状态与脑灌注变化的关系为国内外研究热点。大多数学者认为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的临床症状与预后不仅受血管狭窄程度的影响,而且受血管狭窄或闭塞后侧支循环对脑血流灌注代偿水平的影响。本研究主要利用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技术评估MCA狭窄或闭塞患者脑血流灌注水平和储备情况,探讨MCA狭窄或闭塞与脑灌注变化的关系,为患者的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帮助。 目的:利用ASL技术评估MCA主要供血区脑血流灌注变化,探讨MCA狭窄程度与脑灌注水平的关系及脑梗死与TIA患者脑灌注变化的差异,以便临床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 方法:收集临床首次确诊为ICVD的患者23例,其中脑梗死组12例,TIA组11例,均符合入组标准和排除标准。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颅脑磁共振扫描,包括T1加权成像序列、T2加权成像序列、弥散加权像序列,经磁共振血管成像证实存在责任侧MCA狭窄或闭塞,并对其狭窄程度进行评估。所有入组患者均进行ASL序列检查,测量MCA供血区血管狭窄侧和健侧以及前分水岭区、后分水岭区、基底节区3个感兴趣区(regions of interest,ROI)的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值,并计算患侧与健侧CBF比值,从而对脑组织血流灌注水平进行评估。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检验的显著性标准为双侧检验P<0.05。 结果:1.脑梗死组与TIA组MCA狭窄或闭塞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脑梗死组和TIA组前分水岭区、后分水岭区和基底节区患侧较健侧CBF值均明显下降(P<0.01); 3.脑梗死组与TIA组比较,患侧与健侧CBF比值脑梗死组降低更明显(P<0.01),且前分水岭区患侧与健侧CBF比值下降更明显(P<0.01)。 4.脑梗死组和TIA组患侧与健侧CBF比值与MCA狭窄程度呈明显负相关(P<0.05)。 结论:1.MCA狭窄或闭塞可导致脑血流灌注量下降,脑梗死患者较TIA患者明显,尤以前分水岭区为甚,且狭窄程度与灌注量呈明显负相关。 2.ASL技术可对MCA狭窄或闭塞后的脑血流灌注水平进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