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最蓝的眼睛》中白色意识形态对非裔黑人的扭曲影响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race_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托妮·莫里森是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非裔美籍作家,在世界文坛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莫里森的作品主要从非裔文化及历史的角度较全面的反映了非裔美国黑人的现实生活,并从社会及经济状况方面揭示了非裔黑人所经受的痛苦及自身的力量所在,以及白人文化、贫穷、种族和父权制对其的扭曲影响。 《最蓝的眼睛》是莫里森的第一部作品,其从一个特别的视角揭示了白色意识形态及其本质对非裔黑人及其文化和生活的禁锢。在白人意识形态对非裔黑人精神、母性和家庭的巨大冲击之下,莫里森着重刻画了黑人痛苦的精神磨砺和复杂的心路历程。令人悲怆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名为佩吉拉的黑人小女孩身上,由于她背离了其他非裔黑人所崇尚的白人社会模式而成为格格不入的人物,最后以发疯的代价换回了她所渴求的白皮肤、金头发和蓝眼睛的悲惨结局。这个为黑人所崇尚的标准是白人主导文化的核心所在,达不到这个标准者一定会自我否定,无成就感,生活也毫无意义。 显然,扭曲了黑人生活的白色主导地位思想意识比黑人天生“脏”的想法更应该得到清洗。“美”已超越了美学的角度而具有了政治色彩,“丑”也不仅仅局限于外表,在西方文明认同中,它已成为一种内在的丑陋,代表道德与精神的沦陷。怍品旨在表明“白色”意念对非裔黑人的禁锢是不适当的,其最终发展的规律必然是:接受、适应、抵制。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此进行了论述:其一,白色意识形态对非裔黑人在精神上的扭曲影响。白色主流意识形态具有“白色”高贵“黑色”低贱的观念,并强化了“黑色”屈从于“白色”的想法。以白为美的标准伤害了大部分黑人。莫里森在此书中揭示了其对黑人的精神伤害。它毁灭了黑人之间最本质的爱,却导致了自我敌视和自我憎恨。其二,白色为美的标准对非裔母性产生的畸形影响。大部分的黑人母亲经历了“白色”对其身体和心灵上的桎梏,并以此影响了他们的子女。其三,白色意识对非裔家庭的破坏性影响。白人中产阶级家庭被认为是家庭的理想模式。通过分析冷淡的母子与夫妻关系,莫里森指出这种白人家庭模式不适宜非裔黑人家庭。在这种意义上说,佩吉拉不仅是种族歧视的牺牲品,更是“畸形父母”与“畸形家庭”的牺牲品。 佩吉拉虚幻得到蓝眼睛的悲惨结局是莫里森对以白色为美的标准的强烈抨击。这种白色意识对黑人是极大的迫害,它使黑人自我憎恨、自我否定、自我毁灭。黑人对自我文化的放弃在母性和家庭方面也导致了疏离,甚至是悲剧。拯救他们灵魂的唯一方式是回归到本族文化当中,找到自我,脱离精神藩篱,寻找他们失去的精神家园。如果黑人坚定自己的黑人身份,保持黑人间紧密联系,就能够有足够的力量防止自己成为白色意识形态的牺牲品。
其他文献
再现原作的风格是文学翻译的内在要求。但是,文学翻译最难实现的也是完全充分地再现原作的风格。传统上,风格研究和批评基本上是对风格总体的、大概的及印象式的评论,或是直觉性
童话语篇作为一类文学体裁历来都承载着不同时代的主导意识形态,这些意识形态必然对于章话的呈现形式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古典章话版本中,男性盟主权的统治地位对古今阅读者产生
学位
托马斯·哈代创作《无名的裘德》之时,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铁路在英国普通百姓的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铁路在穿梭不停,经济在快速发展,整个维多利
村上春树是最有影响力的日本作家之一,这二十多年来他的作品不仅风靡整个日本,在全世界也是掀起了一阵读村上的热潮。他的作品幽默,洗练,简洁,生动,极易引起读者内心深处的共鸣。小
韩礼德所提出的系统功能语法深深影响着二十世纪后期的语言学的发展,它为语篇分析提供了一个新的有效的视角。近年来,这个理论被广泛应用到不同类型的语篇分析当中。   作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