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屋断陷位于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为早白垩世断坳型叠合断陷,是松辽盆地重要的油气勘探区。经过了多年探索,已经在十屋断陷的中浅层取得了较好的勘探成果,但断陷深层的勘探和研究程度还较低,对该区火成岩的勘探和基底构造格局还处于初始研究阶段,断层构造格架尚不清晰。本文通过对研究区重磁力数据的系统处理,得到了解析延拓图、滑动平均滤波图、水平方向导数图、水平总梯度图等基础图件。在此基础上,结合地震、地质、钻井等资料,推断出了研究区的断裂构造体系,确定了磁性体的分布特征,预测了基底岩性的大致展布,划分了地质构造单元。论文取得的主要成果和结论如下:(1)研究区内剩余重力异常整体呈NE向高低相间的条带状分布。区内局部重力异常由基底的起伏和岩浆岩侵入引起。基底隆起区往往引起局部重力高,而基底凹陷区则引起局部重力低;侵入岩依其周边接触地层为基底或盖层,表现为重力高或低异常。(2)研究区断裂构造发育,主要断裂走向有NE向、NW向和EW向。NE向断裂规模大、延伸长,是盆地的主要断裂,控制盆地内地层展布和构造格架。(3)研究区内白垩系各组地层广泛发育,底界埋深差异较大。西部洼陷带内,沉积厚度最大,最大可达8000m;向东则逐渐变薄,表现出明显的箕状断陷特征。(4)研究区磁性体比较发育,且明显受断裂控制,宏观走向与断裂方向一致。局部磁力异常主要由磁性基底隆起、中酸性及基性岩浆岩引起。区内其中深变质岩引起低缓的正磁力异常;酸性岩浆岩往往引起负磁力异常;中基性岩浆岩引起磁力高异常。(5)研究基底岩性可分为深变质岩、浅变质岩、酸性侵入岩、中性侵入岩、基性侵入岩和浅变质岩与酸性侵入岩混合岩六类。深变质岩分布在基底隆起的桑树台一带,岩浆岩主要岩断裂分布,浅变质岩遍布研究区。(6)研究区可划分为桑树台次洼带、苏家屯次洼带、中央隆起带、双龙次洼带和东南斜坡带5个二级构造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