淬火—碳分配—回火对M50钢微观组织及性能影响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avelgato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M50为一种高碳高合金钢,具有优异的高温硬度及耐磨性,因此被广泛用于制造刀具、轴承及模具等。然而,随着先进制造业及航空航天工业的发展,韧性不足成为限制其使用的主要问题。淬火-碳分配-回火(Q-P-T)作为一种较新的热处理思想,其主要原理是基于碳原子对残余奥氏体的稳定化作用,于材料中引入部分奥氏体以提高韧性;回火过程则强调了弥散碳化物对材料的析出强化作用,从而得到优异的强韧性组合。论文利用Q-P-T工艺,通过改变淬火、碳分配以及回火过程参数,实现对M50钢微观组织的调控,在保证材料硬度及强度的前提下,提高其韧性。同时基于M50钢成分特点,为Q-P-T工艺在高碳低Si含量合金钢中的应用提供实验及理论依据。首先研究了奥氏体化过程对M50钢微观组织的影响。退火态M50钢中含有大量的碳化物,主要类型为M23C6、M6C、M2C和MC。其在奥氏体化过程中的溶解情况会影响后续碳分配过程的初始碳浓度,同时奥氏体化过程还会影响M50钢中的残余奥氏体含量。利用不同奥氏体化温度对M50钢进行热处理后发现,fcc-M23C6和fcc-M6C的完全溶解温度分别≥1000°C和1100°C,而Hexa-M2C和fcc-MC的完全溶解温度>1160°C;随奥氏体化温度的升高,碳化物逐渐溶解导致基体中碳含量升高,淬火态M50钢中残余奥氏体含量呈逐渐增加趋势,同时伴随着马氏体逐渐粗化;另外,还研究了奥氏体化时间对M50钢中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其组织变化对时间的依赖性较小。典型Q-P-T过程的相关热力学研究主要基于Fe-C二元合金的“限制条件碳准平衡(CCE)”模型。淬火态M50钢的马氏体与奥氏体中含有大量的Cr及Mo元素,会对碳原子的活度系数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针对高碳高合金钢的这一特点,构建了新型CCE-Alloy(CCEA)模型,并利用CCEA模型研究了奥氏体化温度对碳分配后M50钢中残余奥氏体平衡碳浓度的影响,与实际测得的碳含量及CCE模型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CCEA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际测得的碳含量变化趋势一致,可用于指导实际热处理过程中奥氏体化温度的选择。碳分配过程作为Q-P-T处理的核心步骤,对M50钢最终组织及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对碳分配过程中M50钢微观组织演化规律进行了细致的研究。结果发现,对淬火态M50钢于250°C400°C下进行碳分配处理后,残余奥氏体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富碳;不过当碳分配温度较低时,由于碳原子活性相对较差,导致残余奥氏体富碳程度低;另一方面,由于M50钢中缺乏Si/Al元素,使得长时间保温时会促进碳化物的析出,同样导致残余奥氏体富碳程度降低,热稳定性较差,并且原位HRTEM结果表明碳分配保温过程中存在α/γ界面迁移现象,亦会导致奥氏体含量的降低。以300°C下对M50钢进行碳分配为例,经传统淬火-回火工艺处理后试样中残余奥氏体含量为2.0%,而经Q-P(300°C,2 min)-T过程处理后由于碳分配步骤的存在,残余奥氏体富碳热稳定性增加,使其含量增加为7.5%,不过随着碳分配时间的延长降低至2.7%(24 min);其它碳分配温度对M50钢中残余奥氏体的稳定化作用,与300°C下影响规律近似相同。最后研究了热处理过程中微观组织变化对M50钢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Q-P-T工艺可以在不降低M50钢硬度和强度的前提下,显著提高材料的韧性,并探讨了Q-P-T处理下的强韧化机制。经传统淬火-回火工艺处理后的M50钢微观组织主要包括回火马氏体、残余奥氏体(2.0%)及弥散析出的二次碳化物,其室温冲击吸收功为10.4 J,硬度为HRC 62.3,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为1894 MPa和2377 MPa。而经Q-P(300°C,2 min)-T工艺处理后,M50钢中残余奥氏体含量达7.5%,冲击吸收功相较于传统工艺提高了93%;然而较高的碳含量强化了奥氏体,并且碳分配过程中析出的Fe3C为后续回火过程中合金碳化物的析出提供了更多形核位置,导致经Q-P-T工艺处理后M50钢中二次碳化物更加弥散,因此材料硬度和强度相较于传统淬火-回火工艺并未降低;对于长时间碳分配保温的Q-P-T试样,尽管残余奥氏体含量与传统工艺下近似相等,然而由于长时间碳分配使得马氏体中位错逐渐回复,形变能力增强,导致其冲击韧性依然优于传统淬火-回火试样。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淋巴细胞分化抗原(CD44v6)及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表达情况以及它们与NSCLC的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
尽管麻疹疫苗广泛使用已近40年,但麻疹仍是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估计在每年170万死于疫苗可预防疾病的儿童中,麻疹占44%;麻疹死亡率占<5岁儿童总死亡率的5%.
第一部分 去氨加压素治疗15例血管性血友病患者的临床观察[目的]探讨去氨加压素(DDAVP)在血管性血友病(VWD)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6年3月至2018年8月期间15例接受DDAVP治疗的血管性血友病(VW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测定血浆VWF抗原(VWF:Ag),瑞斯托霉素辅因子活性(VWF:Rco),VWF胶原结合活性(VWF:CB),因子VIII活性(FVIII:C
目的分析产前检查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探讨提高产前检查率的干预措施。方法 2016年1月—12月在我院分娩但未按照医嘱定期进行产前检查的80例孕产妇作为观察对象,选
<正>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单钠尿酸盐沉积于骨关节引起,与嘌呤代谢紊乱及尿酸排泄障碍有关,其主要表现为受累关节的剧烈疼痛,多发于单侧第一跖趾关节。《2016中国痛风诊疗
目的分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生存期的影响因素,观察中医药干预对晚期NSCLC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74例接受中医药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
结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从CAD教学软件的选型、机械制图与CAD教学内容的有效融合、教学方式和成绩评价方式的改革等方面,对高职《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进行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中小企业在中国经济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影响,特别是近些年来,国有企业的发展始终停滞不前,我国经济仍旧可以实现迅速增长,中小企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在取得的斐然成绩的背后,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一些特点,他们的发展也面临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企业要发展,人才必先行。如何建构良好的员工-组织关系,以及相对稳定和忠诚的团队,留住人才,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和经营风险,对于中小企业
目的:观察用自拟的清热解毒汤治疗急性乳腺炎的效果。方法:将铜陵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4例急性乳腺炎患者平均分为reference组和treatment组。为两组患者均使用青霉素实施治疗。
构建了半球谐振陀螺谐振子微振动电容检测模型,采用数值计算法对该模型进行了计算分析。分析结果显示,选用高输入电阻(>100 MΩ)和低输入电阻( 100 MΩ) and a low input 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