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加工的界面层在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汕头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enw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化石能源的不断消耗,能源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十分关注的重大战略问题。清洁、可持续发展的太阳能是人类理想的未来新能源。因此,可直接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的光伏技术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目前商业化生产的光伏器件主要基于无机半导体硅。但是,硅基器件对材料的质量要求苛刻,其制备过程和工艺较为复杂,生产过程还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因此价格比较高,导致其大面积的应用受到了限制。近年来,基于有机聚合物和小分子的光伏技术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有机光伏器件可通过溶液法加工制备,成本低、质轻、柔性、并且能通过大面积薄膜制造技术直接获得,因此,有望成为可再生能源的新技术。随着新材料的设计、界面调控、器件结构和制备过程的优化,有机光伏器件的效率和稳定性均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相对于硅基电池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仍需在材料、器件及工艺上实现进一步的突破。  界面修饰层对于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效率的提高和稳定性的改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论文主要进行了界面层的研究工作:  1)采用溶液法制备了MoO3薄膜,详细表征了其成分、电学、光学、形貌等性能特征并将其作为阳极界面修饰层应用于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发现,所制备的MoO3薄膜不但可以提高器件的效率,而且还有助于器件的稳定性。  2)采用硬脂酸铯作为新的阴极界面修饰层,与没有界面层的器件相比,基于硬脂酸铯的电池的开路电压(0.728 V vs.0.647 V)、短路电流(16.05 mA cm-2 vs.15.34 mA cm-2)和填充因子(61.3% vs.54.7%)都同时得到改善,器件的光电转化效率也相应地提高了31.86%(7.16%vs.5.43%)。同时论文也对界面修饰机理进行了探讨。  3)在上述工作基础之上,将硬脂酸铯和氧化锌结合起来作为双层结构界面层用于反型结构的太阳能电池。这种电池拥有比传统结构器件更高的效率。器件的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和填充因子有了很大的提高,分别为0.736 V,17.07 mA cm-2和69.1%,因此器件的效率达到8.69%。而且器件的稳定性也大幅提升。  这些研究拓宽了有机光伏器件界面修饰层的材料体系,为界面层材料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也为后续研究提供了一种借鉴,有利于促进新型高效聚合物电池界面材料的发展。
其他文献
本文以(Pr0.25Nd0.75)30(GaTbCoCuNb)0.4Fe0.859B1.01磁材为研究对象,借助AMT-4磁测试仪、Nikon eclipse MA-100型光学显微镜、DWD-200型电子万能材料实验机和MS2000E激光粒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由于可充电锂离子电池(LIB)的能量密度较高,循环寿命更长,而且自放电更低,它们是最具吸引力的储能装置。石墨负极372 mA h/g的有限容量抑制了其在下一代LIB中的应用。因此,需要开发更高能量密度的负极材料。由于硅(Si)最高的理论容量为~4200 mA h/g和较低的电化学电位,因此被认为是锂离子电池中最具有研究价值的候选负极材料。到目前为止,基于Si的负极在锂化循环期间具有大的体积变化(~
近年来,复合型纳米材料的研究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已成为纳米材料科学研究的前沿之一,所谓“复合型纳米粒子”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在纳米尺度上以某种方式结合在一起而构成的复合粒子。复合的结果不仅能有效地调节单一材料的性能,而且往往会产生许多新的优异特性,如提高纳米粒子的稳定性、调节其光学性能、磁学性能、热学性能、电学性能以及表面活性和敏感特性,使其满足多种特殊需求,因此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文制备了多
纳米材料的出现为催化和生物分析学科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其中,钯(Pd)因其出色的催化性能,有望被应用到生物分析和信号放大技术中。然而在我们小组早期的研究工作中发现,单一的
如果说美丽的泉城坐落在山东大学里,吉林大学包围了整个长春的话。那么,中关村,跟前面所提到的省会一样,扎扎实实地活在“985”的怀抱里。  没有哪座城市能像帝都一样,以中关村为圆心,向东画一个辐射不足十里地的半圆,错落有致地分布着八所“985”高校。星罗棋布。这个数字,超过了“985”总数的五分之一。  所以,在谈及帝都正确的高校歧视姿势之前,有必要说明:帝都的高校歧视,和其他非“985”院校关系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