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青少年宗教信仰现象研究——基于对西部地区的调查与分析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myecc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中国青少年宗教信仰呈悄然上升的趋势,特别在西部社会。关注当代青少年宗教信仰现象,了解西部青少年宗教信仰的现状,分析青少年宗教信仰的原因,探索宗教信仰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与中国社会的和谐发展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中国西部12省部分青少年宗教信仰的调查,运用伦理学、宗教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对当代青少年宗教信仰进行研究,分析青少年走上宗教信仰之路的复杂原因以及宗教信仰对青少年产生的影响,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主要研究结论为:在西部地区抽样调查的青少年中,21.7%的青少年明确表示有宗教信仰,其宗教信仰呈现出信教群体复杂化,信教动机利己化、盲目化等特征;青少年信仰宗教的原因主要有国内外社会环境因素、经济发展落后及社会问题凸现因素、民族传统和特殊家庭因素、青少年自身因素和学校教育缺失因素等;通过对信教青少年和不信教青少年的思想与行为的比较,发现宗教在对青少年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产生影响的同时,对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均产生了消极影响,需要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研究表明,当代青少年宗教信仰现象本质上体现了青少年的一种情感与精神需求,因此,面对青少年宗教信仰增长的态势,要加强对青少年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观、宗教观教育,提高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同时,还应该建立全方位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机制,加大对青少年的人文关怀,注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引导青少年进行社会实践等,由此,才能培养出健康、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其他文献
为什么要有道德?实际上,这个问题是在问一个利己主义者能有何动机去践行道德。对于荀子的道德理论来说,这是一个合适且必要的问题。本文主要在David B. Wong和Kurtis Hagen的
器官移植技术发展至今,已经较为成熟,但是供体的严重短缺已成为其发展的瓶颈,阻碍了器官移植技术的运用。在现有的器官来源模式和分配机制下,仍然有许多问题无法得到解决,无
“李约瑟难题”是李约瑟博士提出的一个关于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的中心问题。因其所蕴含的学术研究价值和现实社会意义,引发了众多中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并分别通过不同的学科和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