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定。“三农”问题对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总体上已经具备了加大力度扶持“三农”的能力和条件。随着工业化与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农业问题一般会经历由粮食问题向农业结构调整问题的转变,农业政策也会由对农业的汲取转向对农业的给予。纵观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历程,在此阶段各国都根据各自国情采取了相应的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其中涉农补贴是各国政府扶持农业政策体系中最主要和最常用的政策工具,也是支持和保护本国农业最直接、最灵活、最有效的手段。我国当前处于工业化中后期,这一时期正是从“工业反哺农业”的起步阶段向全面、大规模的“工业反哺农业”阶段迈进的转折时期。非农产业在国民经济中主导地位的确立,已经为我国的涉农补贴提供了经济基础。然而,一方面,我国真正意义上的涉农补贴仍处于探索阶段,需要完善;另一方面,无论何种形式的涉农补贴最终都将体现为财政负担,都是以国家财政形式进行的分配行为,这就要涉及完善资金管理体制等问题。因此,从财政的角度研究我国现行涉农补贴的政策绩效、探讨支撑涉农补贴长久高效的制度保证,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从多角度对我国涉农补贴政策的实施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完善涉农补贴政策的对策措施,为实践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