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贸易动态比较优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基于跨国经验的实证研究

来源 :浙江工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loi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重心向服务业转移,发达国家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大多超过70%,世界经济走向“服务化”时代。国际服务贸易在服务业的带动下发展迅猛,世界贸易结构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是参与新一轮的国际分工的必然要求。据相关统计,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由1982年的7674亿美元扩大到2009年的64261亿美元1,扩大了将近8.5倍,其平均增长速度超过了同期货物贸易的增长速度。   本文以服务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为研究主题,一方面,分析了服务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路径和机理;另一方面,通过实证数据对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文章的第一部分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综述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并进行简要述评。第二部分主要是相关理论分析,对服务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从服务进口、服务出口及制度创新三个角度进行了剖析,对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形成进行了理论推导,概括出影响服务贸易动态比较优势的主要因素包括:国内人力资本、服务业发展水平、制度环境和外国直接投资。第三部分先从服务贸易总量、国际市场占有率、内部结构及逆差来源、服务业利用FDI四个方面分析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并对代表世界服务贸易发展方向的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的进口结构及出口结构进行具体分析。最后,选取了RCA指数和RTA指数对我国服务贸易整体的比较优势及分部门的比较优势进行了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第四部分基于跨国面板数据建立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对服务贸易和生产性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进行回归分析。建立门限效应模型,借助两个门限因素来分析服务贸易动态比较优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复杂关系,检验服务贸易动态比较优势能否转化为经济增长。最后,针对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问题及实证分析结论,为我国提升服务贸易动态比较优势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本文并非仅限于定性分析和静态效应分析,而是更多地考虑服务贸易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的动态效应方面,探讨了服务贸易的技术扩散效应、人力资本积累效应和制度创新效应等。笔者认为存在“门槛”问题,即一国服务贸易比较优势是否转化成了经济增长存在一个“门槛”效应,这在以往研究中不太常见,用这种方法得到的实证结果更接近经济现实,对于丰富服务贸易理论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针对运动估计的块匹配方法,详细地研究了几种重要的快速搜索算法,通过实验,分别对这些算法的运算量及估计性能进行了分析比较,并给出了比较结果。 Aiming at the block matching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了非平衡增长战略,沿海地区的经济得到高速增长,但东部和中西部地区之间产生了较大的经济差距。虽然国家实施了“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战略,区域非
目前无论是国家还是地区都把高技术产业发展缓慢问题归结为人才资源不足,并为此纷纷制定各种人才培养、引进政策。然而,在研究中发现,我国一些省区自身人才资源并不稀缺,但无论是
我国建筑行业自推行项目管理体制改革以来,初步形成了以施工总承包为龙头、以专业施工企业为骨干、以劳务作业为依托的企业组织结构形式,但这种企业组织形式并没有起到预期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