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化课程改革作为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立德”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开展的重要途径。目前为止,我国没有专门针对聋生的国家或地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普校学生为受教对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教材内容的组织呈现、活动设置等诸多方面与聋生不符,而聋生在校表现出的诸多行为问题,需要开发适合其身心发展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 本研究以“聋生为本,关注个体差异”作为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指导,采用行动研究的范式,综合运用访谈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以及实物分析法等,在对兰州市M聋校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可行性、现状以及聋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需求进行评估的基础上,以主题的形式开发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研究者深入研究现场,与该校教师合作开发了《走向心理健康—成长导航》这一校本课程,在统筹聋生发展、社会需要以及心理学知识的基础上,确定课程目标,选择并组织课程内容,对其中的“做一名健康的聋人”和“学习驿站”两个主题进行实施,在实施中反思改进,对开发的课程进行评价与修订,取得了一定的实践效果。为今后聋校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借鉴。 根据整个行动研究的过程,得出以下几点认识:一,教师的良好素质与反思是保证课程开发质量的基础;二,综合使用实证与质性的评估方法有利于更好的衡量聋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三,深入挖掘课程资源,构建合理的校本课程开发组织对提高课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四,有效的沟通是提高课程实施效果的重要保障。对于聋校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应做到:一,聋校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应坚持“以聋生为本,关注个体差异”为理念;二,聋校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应面向全体聋生,以发展性目标为主,课程目标的确立应以“发展重于预防,预防胜于治疗”的三级预防理念为指导;三,以主题的形式组织聋校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四,聋校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实施应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通过调动聋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课程,促进聋生由内而外的认同与改变;五,对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应注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