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金属/石墨烯复合催化剂调控机制及电催化性能研究

来源 :山东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f8447678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工业革命以来,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造成大气中CO2含量逐年增加,并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近年来,CO2的减排和利用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CO2RR)可利用间歇性清洁能源(例如太阳能、风能以及潮汐能等)为驱动力,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实现CO2的定向转化。该反应具有反应条件温和、装置简单和选择性可控等优势,在环境和能源领域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高效电催化剂的开发是CO2RR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而探明催化剂的作用机理是开发高效催化剂的前提。近年来,N掺杂碳包裹Ni(Ni@N-C)催化剂在CO2RR制备CO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但该类催化剂活性中心的确定以及金属和碳层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尚不清晰,这大大限制了该类催化剂的开发与利用。针对该问题,本文围绕过渡金属/石墨烯基催化剂的开发及CO2RR展开研究。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两部分:1.利用不同含N配体(L=4,4’-联吡啶(4,4’-bipy)和2,2’-联吡啶(2,2’-bipy))为“粘结剂”合成了Ni-L-GO前驱体,通过高温处理制备得到Ni@N-C/r GO(2,2’-bipy)、Ni@N-C/r GO(4,4’-bipy)和Ni@C/r GO催化剂。通过不同的表征手段研究了配体对催化剂结构的影响规律。通过电化学测试发现,Ni@N-C/r GO(4,4’-bipy)催化剂具有最佳的催化性能。在-0.97 V(vs.RHE)时,其电流密度可达20 m A cm-2,CO的法拉第效率高达88%,并且催化性能在10 h内未发现明显降低。通过毒化实验和酸处理证明催化剂的活性位点来源于N掺杂碳包裹层的N元素。通过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进一步研究发现,吡咯-N是吸附和活化CO2分子的最佳活性位点,而Ni3d电子转移到N-C骨架的π轨道,进而改善了N元素的电子结构,促进了*CO活性物种的脱附,从而提高了CO2RR活性。2.Ni离子与丁二酮肟(DMG)的配位反应是无机化学中定性和定量检测Ni离子的经典方法。受此反应启发,以Ni离子和DMG的配合物为前驱体对GO进行改性,通过高温处理得到r GO、N-C-r GO、Ni-r GO、Ni-N-C和Ni-N-C-r GO催化剂。分别研究了N-C、Ni和Ni-N-C对石墨烯的改性作用及不同催化剂的CO2RR性能。Ni-N-C-r GO表现出最佳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在-0.87 V(vs.RHE)时,电流密度可达10 m A cm-2,CO法拉第效率为85%。同时,通过长时间的循环测试发现,该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在10 h内未发生明显衰减。因此,Ni-N-C-r GO是一类性能优异的CO2制CO的电催化剂。
其他文献
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Distributed Drive Electric Vehicle,DDEV)制动时,制动意图识别系统首先根据驾驶员输入信息对制动意图进行识别,随后制动控制系统根据驾驶员制动意图控制电动真空助力制动系统提供制动助力,并根据驾驶员制动意图及车轮滑移率来控制制动能量回收和制动防抱死系统(Anti-lock Brake System,ABS)的开启和关闭。驾驶员制动意图识别的准确性
近年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国家政策号召下迅速发展,风力发电作为其中之一,拥有较为突出的优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直流配电系统作为消纳新能源发电的一种有效形式,有利于风力发电汇集送出。但直流配电系统的低惯性和弱阻尼特性影响系统稳定运行,尤其风电汇集接入柔性直流配电系统后,将会给系统的稳定性带来新的挑战。本文对直驱风电系统接入柔性直流配电系统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对全系统建立了小扰动稳定模型,分析了系
果实成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通过多种因子的互作调控引起果实内部一系列的生理和生化变化。其中,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近年来新挖掘的调控因子,能够在果实成熟、物质代谢等过程中发挥作用。果蔬作物中的lncRNA数量种类繁多,每一种都可能有不同的生物学功能和作用机制。我们在前期研究中利用组学技术筛选到了在番茄果实成熟中表达显著上调的lncRNA(LOC101
目前我国西北部地区蕴含着丰富的一次能源,但是用电负荷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及中部地区。为了解决能源与用电负荷在空间上分布不均衡的问题,我国陆续建成了多项特、超直流输电工程来实现长距离和大容量的输电。随着越来越多的特、超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投入运行,其对我国交流电力系统产生的负面影响日益严重。当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在调试、检修或故障时,该系统由双极方式运行转换为单极大地回线方式运行,高达数千安培的直流电流通过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有越来越多的Web服务供用户选择,然而,单一Web服务实现的功能有限,人们对Web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许多人需要更加复杂、功能更多的Web服务。Web服务组合结合了网络上不同功能的服务,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在海量服务中搜索合适的服务并得到满足特定输入与输出的组合是一个NP难问题,所以,如何选择一种方法得到合适的Web服务组合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了完成Web服务的
动态光散射已经成为稀溶液内超细颗粒表征的标准手段,是普遍应用的纳米颗粒粒度测量方法,但对于高浓度纳米颗粒粒度的测量,由于多次散射效应的影响,传统的动态光散射法不能准确测量。本文在传统动态光散射测量原理的基础上,研究了高浓度下的纳米颗粒粒度测量方法,提出了基于背散射的高浓度纳米颗粒粒度测量方法,实现了高浓度纳米颗粒粒度的自适应测量。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对目前解决高浓度纳米颗粒粒度测量问题
近年来,我国开展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化肥农药使用量显著减少,利用率明显提升。在此背景下,绿色防控技术和新型植保药械得到发展,而臭氧植保技术作为一种无污染、无药害、无残留的绿色防控技术,已在设施农业病虫害防控领域得到应用,背负式臭氧水喷雾器、固定式臭氧水制备设备等相关植保药械也得到研究与使用。其中,背负式臭氧水喷雾器受到重量的限制,不能配备高效率的臭氧发生器,导致臭氧水浓度低,影响病虫害防控效
现如今,无人机在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发动机又占据着重要地位,活塞式发动机因为功重比高、结构紧凑等优点能够满足无人机的需求。为了响应燃料一体化的号召,将活塞发动机的燃料换为RP-3煤油成为了热门研究方向。本文为了探究航空煤油活塞式发动机的性能,以一台四冲程航空煤油活塞式发动机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试验台架,试验研究了发动机的负荷特性和速度特性,利用GT-POWER软件建立了发动机
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加剧以及能源需求的增加,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可再生能源整合进电网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目前,将风能和太阳能以微电网(Microgrid,MG)的形式整合进电网受到了广泛关注。MG不仅能够为当地用户提供不间断供电,而且可以为电力系统带来多重技术上益处,如降低网络损耗、提高电压质量,从而提高电力系统的经济性和安全性。然而,与传统的发电模式不同,MG中分布式电源(Dis
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关注的问题仍然是水土流失,水土流失面积仍占我国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以上,分布面积广,综合治理较为困难。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其水土流失状况更加不容忽视。北京市主要的水土流失类型为水力侵蚀。论文依据北京土壤流失方程BJSLE(Beijing soil loss equation),结合RS(Remote sensing)、GIS(Geography information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