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泥质沉积物中甲烷水合物生成分解特性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xbqd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清洁能源,我国南海资源量达800亿吨石油当量,实现其安全高效开采对我国未来能源战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具有泥质低渗弱胶结特征,基于真实南海水合物储层与沉积物特征,研究海洋泥质储层中甲烷水合物的生成分解特性,提出优化高效开采方法,对于我国南海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利用我国南海神狐海域试采靶区钻探取心获得的沉积物,制取水合物储层标准样,提出制样标准方法,并针对天然沉积物泥质低渗特性,展开海洋泥质沉积物中水合物生成特性研究,发现泥质与砂质储层中水合物生成特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泥质储层内水合物生成诱导时间约为砂质中的2.5倍,生成更缓慢;利用相平衡曲线分解段法解析该差异的动力学控制因素,发现泥质储层中的水合物生成所需生成驱动力更大。同时,本文基于海洋泥质水合物储层,从开采背压控制和储层水合物聚集两方面研究泥质沉积物中水合物分解特性,发现致密泥质储层对水合物分解产气的传质阻碍作用,证实了合理的产气背压控制和筛孔尺寸选取对开采过程防沙堵的重要作用;同时分析了低产气背压促进水合物分解的动力学因素,阐明了开采过程存在泥质储层低导热性引起的储层结冰或二次生成风险;通过储层最低温度区域性差异,从能量供给角度分析了高水合物饱和度对外围传热的促进和对储层显热提高的作用。针对开采过程储层温度提升,抑制储层结冰,本文开发梯度降压优化开采方法,并引入Stefan(Ste)无量纲数和平均产气速率建立水合物分解过程热力学与动力学的联系。研究结果显示,梯度降压中低产气阶段储层增加吸热,有效避免储层过快热损失,促进水合物充分平稳分解;小梯度降压操作益于外围热量传入,提升水合物分解产气速率;控制降压梯度为0.5 MPa,使中部储层最低温度从-0.5℃提升至0.27℃,有效避免储层结冰;对Ste数和平均产气速率的分析显示了二者的成正相关关系,表明了提升储层显热对水合物分解的促进作用,揭示了储层显热在低热导率储层水合物分解产气过程中的主导地位。
其他文献
并网逆变器是可再生能源发电与电网的电力电子接口,其控制性能决定着并网电流的动、静态性能和电能质量。有限控制集模型预测控制(Finite Control Set Model Predictive Cont
建筑形态是建筑空间和自然环境的交互界面,是绿色建筑的设计要素之一。建筑作为一个人工系统,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博弈中形成了适应不同气候区的形态。建筑形态的气候适应性,
铀矿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含铀废水对环境与人体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吸附法因其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以及选择性好等优点成为了当今研究热点之一。而吸附法的关键是寻找一种安全、高效、经济的吸附剂。本文以黑曲霉(AN)为原料,分别制备了植酸改性黑曲霉(PAN)和丁二酸改性黑曲霉(SAN)两种改性生物材料。探讨了PAN和SAN对低浓度含铀废水的吸附性能与吸附机理,得到以下结果:(1)采用水浴加热的方法制备了植
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过程涉及多个复杂而精密的调控过程。其中,无义介导的mRNA降解途径(nonsense-mediated mRNA decay,NMD)可以识别并降解含有提前终止密码子(premature termination codon,PTC)的异常mRNA,从而避免截短蛋白质对机体产生的潜在危害。此外,NMD途径还可以调控细胞中约10%或者20%的正常mRNA或非编码RNA的表达水平,以确
已有研究表明玉米根系在低氮条件下发生的可塑性变化有利于根系对水分和营养元素的吸收与分配。然而水稻根系在低氮条件下形态和解剖结构如何变化及其对氮吸收分配的影响还不
随着光伏发电技术的快速发展,光伏电源的装机容量逐步增加,大规模分散光伏电源接入对配电网安全稳定的影响日益显著。为合理利用规模化接入的光伏电源,同时综合考虑配电网内
近些年,随着煤炭资源转入深部开采,加之我国煤层地质条件复杂,煤层地应力和瓦斯压力增大,以煤与瓦斯突出为主的煤岩动力灾害现象显现频繁。研究结果表明,受载煤岩破裂过程能够产生明显的次声信号,次声波技术可能成为矿井煤岩动力灾害最有前途的监测预警的新方法之一。次声波在煤矿井下的传播介质主要是煤岩层,煤岩层的复杂性致使次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发生衰减,降低次声波监测应用的精度,而且次声波传播的有效距离还有待验证。
世界杯作为目前足球顶尖水平的比赛,赛事能为球迷带来无限的享受。其比赛的精彩之处有完美的扑救,使人意想不到的妙传,两人或多人默契的配合,严密的封堵防守等。而最精彩之处
无机分离膜作为一种新型的膜材料,由于其具有化学性能好、耐高温、结构稳定、易清洗和使用寿命长等优点,近年来在工业和科学上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在其实际生产应用
遗迹学作为研究地史时期生物活动在其底质所遗留痕迹的科学,在生物习性、沉积环境、能源勘探等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今,国内遗迹学的研究整体还处于定性描述层面,相对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