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简称EV71)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与其它肠道病毒相比,EV71具有明显的嗜神经性。近些年,EV71感染所引发的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简称HFMD)在亚太各地区尤其是中国内地爆发流行;且EV71重症感染引起的致残率和死亡率高,造成沉重的社会负担,因此识别其高危因素是早期预防的有效手段。EV71感染所引起的脑炎严重程度不仅与病毒的毒力有关,也与宿主的遗传易感性有关。前期研究发现EV71脑炎与白介素18(Interleukin-18简称IL-18)基因多态性有关。本研究旨在探讨宿主IL-18基因-607C/A位点(rs1946519)单核苷酸多态性与EV71脑炎的严重程度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并在EV71脑炎患儿中比较各个基因型血清干扰素-γ(IFN-γ)的浓度的差异。方法:收集2014年5月至2016年6月期间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及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EV71感染患儿共185例,相同时期无感染症状及其他疾病的健康体检儿童214例,仔细询问并完整记录患儿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完善体格检查,并采集粪便及EDTA抗凝血液样本。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技术(RT-PCR)检测EV71病毒阳性者为感染组。再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及检验检查结果,将其分为非脑炎组92例,EV71脑炎组93例,其中重症脑炎49例。采用改良的多重高温连接酶技术(i MLDR)检测IL-18-607C/A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利用ELISA法测定血清IFN-γ的浓度。统计学资料均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两组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以上的正态分布定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简称ANOVA);定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比较EV71感染组和对照组,EV71感染患儿的IL-18-607AA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L-18-607A等位基因频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0,OR=1.441,95%CI=1.090-1.906)。2.IL-18-607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EV71脑炎组与非脑炎组中无明显差异(P1=0.292,P2=0.119,OR=1.386,95%CI=0.919-2.090)。3.与轻度脑炎相比,重症脑炎组的AA基因型频率显著升高(P1=0.003),同时A等位基因也明显升高(P2=0.016,OR=2.063,95%CI=1.139-3.736)。与携带C等位基因患儿相比,患儿携带A等位基因时发展为EV71重症脑炎的风险增加2.063倍,是EV71感染者进展为重症脑炎的高危因素。4.分析不同基因型分组的EV71感染病例的特征,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发热持续时间、血糖水平存在显着差异。而性别、年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没有明显差异。其他临床表现如呕吐、惊厥发作、精神改变、最高体温、颅脑核磁共振(MRI)和脑电图等分布也无明显差异。5.IFN-γ血清浓度在重症EV71脑炎中明显高于轻症和对照组;同时,脑炎组中携带AA基因型的患儿的IFN-γ血清浓度明显低于CC基因型患儿。结论:1.携带有IL-18-607AA基因型的患儿对EV71感染具有明显的易感性。2.IL-18-607位点基因多态性与EV71脑炎的易感性可能无关。3.在EV71感染脑炎中,IL-18-607AA基因型的患儿可能更易进展为重症脑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