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法催化合成维生素C棕榈酸酯

来源 :北京化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x10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维生素C棕榈酸酯作为维生素C的脂溶性形态,是一种兼具抗肿瘤、抗衰老、抗生物氧化、清除体内自由基等多种功能特性的安全新型食品添加剂,在化妆品、医药及其它化工行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酶法合成维生素C脂肪酸酯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催化效率高、能耗低等特点。本工作实验研究了固定化脂肪酶(来自于假丝酵母sp.99-125)催化合成维生素C棕榈酸酯的工艺。首先对催化合成维生素C棕榈酸酯反应的酶种进行了筛选,确定了自制丝织物固定化Candida sp.脂肪酶作催化剂。对有机溶剂体系中酶促合成维生素C棕榈酸酯的反应条件如温度、酶用量、底物摩尔比等进行了优化,得到了最佳反应条件。脂肪酶以吸附的形式固定在织物膜上,在10m1含有0.1%(v/v)水的丙酮中,0.1mmol维生素C和7.8mmol棕榈酸在0.7g固定化脂肪酶催化下,温度为40℃,转速为190r/min,反应48小时,转化率可以达到80%。固定化脂肪酶可以重复使用4-5批。并且我们以豆油为底物研究考察了转酯化反应,发现在无溶剂体系里转化率可以达到60%。在以丙酮为溶剂的有溶剂体系,当豆油和丙酮的体积比为5:5(在10mL)时,反应体系转化率也可以达到60%。本工作还实验研究了合成异维生素C棕榈酸酯反应体系中,不同反应条件对初始反应速率的影响,建立了酯化反应的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该反应催化动力学符合Ping-Pong反应机制,并根据动力学方程求得各动力学参数。同时本工作也对于固定化脂肪酶的专一选择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脂肪酶具有高度的位置专一性,在该反应体系中仅催化六位的羟基发生酯化反应。本工作对维生素C棕榈酸酯的分离纯化工艺进行了研究。酯化反应液经溶剂蒸发、洗脱、过滤等工艺后得到维生素C棕榈酸酯,产品纯度>95%。最后,产品进行了IR spectra, HPLC,1H NMR spectra和13C NMR的鉴定,确定反应发生在维生素C的六位羟基上。
其他文献
小儿肠梗阻是小儿外科常见急腹症,可以发生于小儿任何年龄,起病急、进展快,可致腹膜炎而危及生命,早期诊断和治疗尤为关键,故临床对影像检查的准确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潜能,但分化方向缺乏引导性,受基因、细胞因子、内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干细胞移植是神经性疾病治疗的
目的外源性硫化氢(H2S)对高糖诱导人腹膜问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4.25%D-葡萄糖(高糖)和5×10—5、10-4、5×10—4、10-3和5×10—3mol/L的外源性H2S供
中国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思路,有"改进-复杂"和"问责-精简"两种类型:前者追求体系的系统、科学与完整,但可能带来"复杂与繁重";后者避免了体系的复杂化,但可能导
目的:探讨难治性精神病立体定向手术后患者出现性功能改变的原因。方法:采用自制精神病术后患者回访表,在术后3个月、半年及1年以上进行随访,对患者术后进行打分,分值越高说明患者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对外商最有吸引的国家之一,外资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但是,外资的大量涌入使我国许多本土产业正面临越来越严峻的
由于很多消旋体药物的两种对映体具有截然不同的药理学和毒理学效应,研究手性对映体的拆分已经变得非常重要。酮洛芬(Ketoprofen)是一种常用的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右旋酮洛芬
学术界对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研究成果已经很多,但还需要加强有关刘少奇论述理论修养的研究,进一步总结刘少奇理论修养观的内容,提炼如何加强理论修养的经验。理论
从传统媒体时代到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模式悄然发生着变化,如今,移动短视频以其多元的内容生态和便捷的内容接收方式,成为受众日渐依赖的媒介形式;民生新闻作为深入百姓生活、关
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