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目的是获得饲料厂产品生产中的微生物残留与交叉污染的代表性数据,为制定出有效控制微生物交叉污染的措施提供理论支持。课题选取典型配合饲料厂进行试验,对原料输送工段、配料与混合工段、调质与制粒工段进行微生物残留与交叉污染调查测定,并研究了降低微生物残留量的控制措施,结果如下:1)以刮板输送机输送机头部、斗提机机底部机座、溜管处为取样点,以细菌总数、霉菌总数、大肠菌群数为试验指标,对原料输送工段进行取样、检测。结果显示,在生产之前,如果不对生产线进行清洗,取样点上之前残留会对初批原料造成微生物污染。运送完高微生物危害料之后,设备中存在的残留对后面批次的净料造成微生物污染。细菌的交叉污染情况比霉菌和大肠菌群严重。微生物残留和交叉污染现象会随着后面净料批次量增多,增大而减轻。三个取样点中溜管处原料的污染程度最高,斗提机最低。2)以混合机底部、刮板输送机输送机头部、斗提机机座底部和溜管处为取样点,以细菌总数、霉菌总数、大肠菌群数为实验指标,对配料混合工段进行取样、检测。结果显示,高危饲料产品在生产线中的残留对低危饲料造成了微生物交叉污染。这种交叉污染随着后面低危批次量的增多、增大而减轻。四个取样点中溜管处饲料的微生物污染程度最高,斗提机最低。3)以调质器前溜管处、调质器之后、制粒机之后、冷却器之后、打包口处为取样点,以细菌总数、霉菌总数、大肠菌群数为实验指标,对调质与制粒工段进行取样、检测。结果如下,调质和制粒对饲料中微生物有着显著的杀灭作用。高危饲料在溜管、调质器处的残留对随后批次造成了微生物交叉污染,细菌和大肠菌群的交叉污染情况要严重于霉菌。调质和制粒在降低饲料微生物污染的同时,也减少了饲料间的微生物交叉污染程度。4)以混合机底部、刮板输送机输送机头部、斗提机机机座底部和溜管处为取样点,以清洁豆粕为冲洗料,对生产线进行取样、检测。结果如下,冲洗技术可以显著减少设备中的微生物残留,从而降低交叉污染的影响。在混合机允许负载范围内,冲洗料量越大,效果越好,但冲洗并不能减少设备中一些顽固的残留。5)对生产线关键点处的残留料进行取样检测,结果如下,冷却器处、斗提机底部的残留污染水平要明显低于其他取样点,饲料在这两处受到微生物交叉污染的风险要低于其他取样点。原料输送段各取样点残留料的微生物污染水平整体高于混合与制粒工段,原料在生产线上受到微生物交叉污染的风险大于配合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