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利用规模化猪场的大数据,通过五个方面进行了生产数据管理体系与规模猪场数据化应用研究。通过对全国122个猪场,3129窝繁殖母猪3年的生产性能分析,探讨了母猪产仔数与仔猪生产性能关系;通过对不同繁殖阶段的背膘1222次的测定,研究了不同繁殖阶段母猪背膘厚度变化规律、母猪产仔数与泌乳期背膘变化规律;以大白、长白、杜洛克和皮特兰4个品种为研究对象,对3806头母猪进行了不同品种产仔数与仔猪生产性能比较分析:对122个规模猪场的两年的基础生产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分析PSY的主要影响因素。母猪产仔数差异与仔猪生产性能比较分析表明:产仔数、活仔数、出生仔猪窝重、出生仔猪个体重、死淘率差异极显著,且随着产仔数的增加,出生仔猪个体重逐渐降低,死淘率逐渐增加(P<0.001)。在产仔数一定时,活仔数和死淘率直接受到出生体重的影响,并且死淘率随着仔猪出生重的增加显著降低(P<0.001)。仔猪出生重低于600g时,死淘率高达35%,700-799g区间时死淘率仍然在21.6%以上,1200g以上时,死淘率都在10%以下。不同繁殖阶段母猪背膘厚度变化规律研究表明:不同胎次的母猪在不同阶段的背膘厚度差异极显著(P<0.001)。随着胎次的增加,不同阶段母猪的背膘厚度呈增加趋势,以31-70d最为明显;而随着妊娠日龄的增加,妊娠母猪的背膘厚度呈增加趋势,以96-120d的背膘厚度最高。不同阶段的母猪不同季节的背膘厚度无明显差异(P>0.05)。母猪产仔数差异与泌乳期背膘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对所选取的数据进行汇总,就产活仔数、出生重、上床背膘、断奶背膘等数据,分析母猪产仔数与泌乳期背膘变化规律:不同产仔数的活仔数、出生窝重、出生个体重、断奶背膘、平均胎次均有明显差异(P<0.05)。随着产仔数的增加,活仔数、出生窝重、以及平均胎次呈现出增加的趋势,而个体出生均重、上床背膘与断奶背膘呈现出降低趋势。产仔数在6-8头时,母猪背膘变化最小。不同品种产仔数差异与仔猪生产性能比较分析表明:大白、长白、杜洛克和皮特兰4个品种的产活仔数、断奶仔猪头数、哺乳期死亡数、断奶仔猪窝重与死亡率均有明显差异(P<0.05)。大白猪的产活仔数、断奶仔猪头数、哺乳期死亡数、死亡率为最高的,而皮特兰的产活仔数、断奶仔猪头数、哺乳期死亡数与死亡率为最低的。母猪生产指标数据化管理和PSY影响因素分析:对122个规模猪场的两年的基础生产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分析PSY的主要影响因素。统计分析表明:不同的窝均断奶数对应的断配间隔天数、非生产天数、年产胎次与PSY均有明显差异(P<0.05)。并且随着窝均断奶数、年产胎次的提高,PSY呈上升趋势,而非生产天数、断配间隔天数则呈下降趋势,说明PSY与年产胎次、窝均断奶数成正比,与非生产天数、断配间隔时间成反比。而窝均断奶头数与产仔数、死胎、仔猪出生重有直接关系。降低非生产天数、断配间隔来提高年产胎次,同时通过提高产仔数和仔猪出生重、降低死胎来提高窝均断奶仔猪数。所以非生产天数、断配间隔、产仔数、仔猪出生重、死胎是决定PSY的主要因素。妊娠期体况、公猪性能等也是影响PSY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