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Viral Hepatitis B, CH-B)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中药在治疗病毒性肝炎方面有巨大的潜力。《中药JM抗慢性病毒性肝炎机制的多层次研究》已成功申请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本项目以对慢性病毒性肝炎预防和治疗有确切疗效的中药JM的有效部位制剂抗慢性肝炎药效评价结果为基础,应用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模型,结合基因芯片技术,系统研究JM有效部位(JMS)在器官、细胞、分子水平抗乙肝病毒、修复肝损伤细胞、抗肝纤维化,调节免疫系统的药效作用机理及相互间的有机关联,为系统评价中药治疗肝炎临床疗效提供技术平台,为临床评价中药药效提供科学依据。在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的基础上,建立CCl4诱导的急性肝损伤模型,考察JMS体内抗氧化及保肝活性。实验结果表明,JMS可明显降低肝匀浆脂质过氧化产物MDA的含量(P<0.01)及提高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P<0.01),说明JMS保肝机制与清除氧自由基,减轻脂质过氧化程度有关。JMS的保肝降酶作用机理还与维持免疫平衡有关。本课题首次采用了Con-A致免疫性肝损伤模型,通过检测血清中相关细胞因子的含量变化,发现外周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的含量显著下降,提示JMS可能是通过抑制T细胞的过度活化,从而保护肝细胞不受损伤。为了进一步验证JMs对细胞因子的调控作用和对免疫平衡的影响,特建立了地塞米松所致免疫低下模型。通过检测血清中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含量的变化和脾脏指数的改变,进一步证明JMs对TH2型的细胞因子也具有调控作用,回调免疫平衡,维持内环境稳态。本课题进一步对JMS抗肝纤维化作用进行了研究。肝纤维化是肝硬化的前期病变,其特征为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c,ECM)过度沉积和肝脏结构的改变。其中HSC的活化是肝纤维化过程中关键事件。本实验首次采用活化的大鼠肝星状细胞株HSC-T6为实验对象,建立了体外实验模型。通过MTT实验,检测HSC-T6细胞的增殖,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JMS对HSC-T6细胞的促凋亡作用。结果表明JMS能抑制HSC-T6细胞增殖,这种抑制作用在一定范围呈剂量依赖性(P<0.01),还可促进HSC-T6细胞凋亡(P<0.05),这可能是其抗纤维化作用的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