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粉CeO2:Eu3+和SrCeO3:Eu3+的合成及其发光性能研究

来源 :汕头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mzhao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掺Eu3+基质为CeO2的发光粉系列样品并对其做了X射线衍射谱(XRD)和光致发光谱(PL)检测。XRD结果表明在Eu3+掺杂浓度为0.2?10at.%的范围内,Eu3+完全进入了CeO2的晶格,形成固溶体Ce1-xEuxO2;PL谱表明Eu3+的发射峰强度依赖于Eu3+的掺杂浓度,在Eu3+的含量为1at.%时最强,随后出现浓度猝灭。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和溶胶-凝胶法(sol-gel)合成了新型发光材料SrCeO3:Eu3+。研究了材料制备的相变过程以及材料的结构性质和发光特性。对于采用sol-gel法制备了SrCeO3:Eu3+发光粉,TG-DTA和XRD分析结果表明钙钛矿结构的SrCeO3:Eu3+形成于850℃左右;1000℃焙烧的样品以SrCeO3为主晶相,伴随有少量Sr2CeO4和CeO2杂相;1250℃焙烧的样品为SrCeO3钙钛矿结构并含有极少量CeO2杂相。分析表明,在干凝胶高温焙烧过程中,SrO的过量蒸发导致了由sol-gel法制备的SrCeO3:Eu3+中残留少量的CeO2相。因而在采用sol-gel法制备SrCeO3:Eu3+发光粉时,起始反应物中SrCO3应有适当过量为宜。 采用sol-gel法制备的SrCeO3:Eu3+样品的激发光谱由峰值位于~239、~258nm激发带和270—320nm宽激发带组成。其中270—320nm激发带为Eu3+-O2-的电荷迁移带和基质Ce4+-O2-电荷迁移带的叠加。短波区的两个激发带起源于基质的能量吸收。各激发带对应的发射光谱均以5D07F1跃迁为主。 对于通过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的不同组分的SrCeO3:Eu3+发光粉。研究了EH3+离子在SrCeO3晶格中的替代规律。光谱分析表明~239nm和~258nm激发带起源于基质的紫外吸收;~273nm、~298nm的激发带为Eu3+-O2-的电荷迁移带;~285nm和~310nm激发带属于ce4+-O2-的电荷迁移带。发射峰强度随Eu3+掺杂浓度从0.5at.%到15at.%逐渐增强,在15at.%时最强,没有出现浓度猝灭。在Eu3+浓度少于5at.%的样品中,5D07F1跃迁比5D07F2跃迁强,在Eu3+浓度超过5at.%的样品中,5D07F2跃迁比5D07F1跃迁强。SrCeO3:Eu3+发光粉样品对不同激发波长表现出不同的发射强度。
其他文献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新媒体形式应运而生,内容也不断丰富,给各级电视台文字编辑工作带来了压力和挑战,也给电视台文字编辑工作人员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需要进一
部编初中语文教材构建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课程结构[1].自读课是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旁批”“阅读提示”等助读系统,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学用阅读
机器视觉是应用计算机来模拟目标外显或宏观视觉功能的科学和技术。论文以番茄幼苗为研究对象,利用机器视觉技术进行其形态特征的无损检测研究,为实现其生长过程中的实时监测和
在施肥播种开沟作业中减少土壤扰动、避免干湿土混杂,可以有效减少土壤水分无效蒸发,保证种子萌发。开沟器是播种施肥机械的关键工作部件,在中高速作业条件下其结构设计对土
近几十年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化的推进,使得人类社会所积累的数据量大大增加,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和传播的数量也与日俱增。实现数据共享,可以使更多的人更充分地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