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外钢框架核心筒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3463999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SAP2000有限元软件对一外钢框架-核心筒混合结构进行了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抗震性能分析,分别从两方面建立分析对比模型:横向为在上部结构0.6H高度附近设置加强层,纵向为是否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总结体系的分析规律并与规范对比,为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提供合理的参考建议。论文分别从模态分析和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两个角度进行了结构体系的动力响应分析,主要内容和成果有:1、简单阐述本文研究的必要性,重点介绍了本文计算模型的简化、基本假设及参数的确定。2、先以模态分析验证了本文原模型的合理性,再对计算模型进行模态分析,综合分析得出:考虑土-结构共同作用后结构平动自振周期延长,转动周期变化较小,使结构整体的动力响应延迟,且在0.6H高处即本文模型的18层设置加强层较合理。3、综合分析四组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土-结构共同作用体系地震反应得出:考虑土-结构共同作用后的顶层位移、加速度、结构及构件剪力都有滞后现象;结构楼层剪力与底层框柱构件的剪力变化规律不一致,且加强层的合理设置位置为0.6H高处;不同地震波作用下构件的动力响应不同,因此抗震分析时选择多条地震波分析是必要的。最后总结本文对工程实例的分析,得出考虑地基土对结构的影响是必要的,且加强层设置在0.6H高处为宜。图56幅,表18个,参考文献64篇。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建筑工程市场,在建筑的运行能耗中,空调系统能耗约占建筑能耗的50%。建筑屋面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最大,在夏季,建筑通过屋面传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