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前苏联赫鲁晓夫时期对国际主义路线的调整,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赫鲁晓夫为什么要对原有的国际主义路线进行调整?调整的内容体现在哪些方面?推动这一调整的国内和国际因素有哪些?又是什么导致这一调整的失败?针对以上问题,本文逐一做了回答。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国际主义产生于一定的时代背景,也符合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需要,然而由于时代特征的变化,已经不能符合苏联的实践需要。虽然列宁和斯大林的国际主义路线增加了新的内容,但是仍然不能适应赫鲁晓夫时期苏联的需要。
赫鲁晓夫对国际主义路线的调整包括理论内容:对时代与战争问题的回答、“三和路线”的提出和对阵营内多样性的新认识,赫鲁晓夫的理论创新有一定程度的前瞻性,也为赫鲁晓夫对国际主义路线的调整做了理论铺垫。实践内容包括:缓和外交的推行、对亚非拉国家的援助以及阵营内的自由化尝试。虽然赫鲁晓夫对国际主义路线的调整取得了积极成果,也为世界局势的缓和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最终因为巨大的挫折而归于失败。究其原因,主要源于角色身份的错乱和国际规范的内化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