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已发展为国内外最常见的癌症之一,肝癌发病率在各种癌症中排名第四,位居世界前列。目前,肝切除术、靶向放化疗等肝癌治疗手段发展较快,但肝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仍然较低,并且其预后较差。因此寻找更加安全有效、提升患者生存质量的治疗肝癌的方法有着重要的意义。肝癌细胞的酸性微环境与肝癌的高转移性密切相关。癌症根据是否能被影像手段检测到可分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已发展为国内外最常见的癌症之一,肝癌发病率在各种癌症中排名第四,位居世界前列。目前,肝切除术、靶向放化疗等肝癌治疗手段发展较快,但肝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仍然较低,并且其预后较差。因此寻找更加安全有效、提升患者生存质量的治疗肝癌的方法有着重要的意义。肝癌细胞的酸性微环境与肝癌的高转移性密切相关。癌症根据是否能被影像手段检测到可分为实体瘤和非实体瘤,而肝癌作为其中一种实体瘤,由于其迅速增殖可导致耗氧量增加。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细胞通过糖酵解的代谢方式产生L-乳酸和游离H+,于是就形成了p H6.5~p H6.9局部的弱酸性环境,而正常组织的p H为7.3~7.4的范围内。因此肝癌细胞微环境的酸碱性可能会影响肝癌的发生发展进程,为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提供条件。酸敏感离子通道(acid sensing ion channels,ASICs)是一类可由胞膜外H+瞬时激活的阳离子门控通道。作为上皮钠离子通道/退变素家族的一员,其在哺乳动物的肺组织、神经系统、骨细胞等均有大量表达。同时多项研究发现,ASICs广泛参与多种疾病的发展过程,如肿瘤、血栓栓塞引起的脑部缺血、癫痫和炎症等,这些疾病的共同特征之一就是局部组织酸化。大量研究已报道,ASICs具有多种亚型,包括ASIC1、ASIC2、ASIC3和ASIC4。酸敏感离子通道1a(acid-sensing ion channel 1a,ASIC1a)是ASIC1的其中一个亚型,Na+、Ca2+等离子可经由ASIC1a内流从胞外进入胞内,从而影响到细胞内一系列的变化。自噬是细胞对胞质细胞器、蛋白质和大分子的降解从而实现降解产物的循环利用,是一种高度保守的真核细胞循环过程,对细胞的存活和维持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一过程的功能障碍导致了许多人类疾病的病理。在一些应激条件下,自噬可被诱导,如内质网应激、饥饿、缺氧及酸化等,但是自噬的过度激活可导致细胞的死亡。肿瘤细胞和自噬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在肿瘤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自噬可能起到促进或抑制肿瘤发生发展的双重作用。在不同情况下,细胞自噬不仅可以成为治疗肿瘤的靶点,成为攻克肿瘤的方向,也可帮助癌细胞避免凋亡,成为癌症恶化发展的机制之一。本研究基于课题组前期多年研究肝脏、ASIC1a及自噬的基础上,通过在酸性环境下培养肝癌细胞Hep G2,研究肿瘤酸性微环境下ASIC1a对Hep G2细胞侵袭和转移的影响,探究自噬是否参与其中及在肝癌发病过程中的作用。这有助于明确肝癌在酸性微环境下的发病特点,进一步完善相关发病机制研究,为肝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本课题首先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观察Hep G2细胞在p H7.4和p H6.5的酸性微环境下ASIC1a蛋白的表达。体外使用ASIC1a特异性阻断剂Psalmotoxin-1(PcTx-1),阻断ASIC1a蛋白表达与mRNA的转录,采用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和划痕愈合实验观察ASIC1a对肝癌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采用e GFP-m Cherry-LC3双荧光质粒转染观察ASIC1a对自噬通量的影响;并检测使用自噬抑制剂3-MA抑制自噬的表达,观察自噬对肝癌细胞侵袭和转移的影响,最后通过透射电镜验证酸性环境下阻断ASIC1a对肝癌细胞中自噬小泡的亚微结构的影响;使用激光共聚焦观察肝癌细胞在瞬时酸刺激的条件下,胞内钙离子的瞬时变化。研究结果发现,在酸性微环境中,WB和qRT-PCR实验结果表明,肝癌细胞中ASIC1a和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II/I的表达显著上调,p62表达下调;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和细胞划痕实验结果证明,阻断ASIC1a可显著抑制肝癌细胞在酸性微环境中的迁移和侵袭;抑制自噬减少肝癌细胞在酸性微环境中的迁移和侵袭;阻断或沉默ASIC1a可显著抑制酸性微环境刺激的肝癌细胞自噬;ASIC1a可通过诱导自噬促进酸性微环境诱导的Hep G2细胞迁移和侵袭,这可能与Ca2+内流有关。综上所述,ASIC1a可诱导自噬促进酸性微环境刺激的肝癌细胞迁移和侵袭,抑制ASIC1a和自噬水平可显著延缓肝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进程,且ASIC1a加速肝癌细胞侵袭和转移的作用可能与Ca2+内流有潜在联系。
其他文献
口腔溃疡是肺癌患者靶向治疗后常见的一种不良反应。唐建清教授认为“素体正气亏虚,邪毒内蕴,加之药毒伤脾,致脾气亏虚”为靶向治疗后口腔溃疡的发病病机,并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结合口腔溃疡的发病特征,在脾气亏虚的基础上,将其并见证型分为心火上炎证、痰热互结证、阴虚火旺证等。口为脾之窍,唐建清教授临证多主张从脾论治靶向药物所致口腔溃疡,临床取得较满意的疗效,对肺癌患者靶向治疗后出现的口腔溃疡的治疗有一定的临床
<正>人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相反意义的量。比如,在记帐时有余有亏;在计算粮仓存米时,有时要记进粮食,有时要记出粮食。为了方便,人们就考虑了用相反意义的数来表示。于是人们引入了正负数这个概念,把余钱进粮食记为正,把亏钱、出粮食记为负。可见正负数是在生产实践中产生的。据史料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就有了正负数的概念,掌握了正负数的运算法则。
侯爱画教授认为,肺癌术后且有高复发风险因素患者,仍存在正虚、外邪、痰浊、血浊、癌毒等病理因素。侯教授将肺癌术后核心病机归纳为“正虚甚,邪稽留”,并提出了扶正祛邪并重的根本治则,创立康肺散结方,该方以清补肺、健脾胃、化痰瘀、解癌毒为治法,以“君臣佐使援”为配伍原则,用于肺癌术后患者的中医药防复发治疗,并设5种证型及合方用药用以指导临床。
小学生具备科学探究能力,是学好科学知识的重要前提与基本素养,也是一项有利于其终身发展的系统性工程。教师应当持续优化教学模式,在开放性教学环境中激发学生求知欲,通过问题引导、实验创新、沟通交流等多措并举的方式,让学生乐于探究、善于探究。
徐书教授提出“三辨六法”,即以三辨为先,六法为守,阴阳为基础,六经为原则,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综合用于肺癌治疗的一种新的诊疗体系。徐教授认为,肺癌的基本病机为正气虚弱为主,兼有寒、痰、瘀、毒,内外合邪,合而发病。辨证肺癌时首辨阴阳,再辨六经,次辨气血,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临证采用寒热同用法、清热解毒法、金石法、攻下法、以毒攻毒法、化痰软坚法六法指导用药,从而达到精准用药治疗肺癌的效果。
小学教育是人生教育的开端,是宏观且系统的教育工程。保障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国家安全教育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文章研究小学教育教学的体系内容和价值逻辑,从传统文化、社会实践、科技创造等三个方面发掘国家安全教育的生成逻辑,并系统阐述了小学教育阶段贯穿国家安全教育的意义,最终提出将国家安全教育贯穿小学教育教学阶段的教学设计理念与路径。
<正>“轴对称图形”是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结合实例,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和交流,帮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数学学习的核心是思维的参与,笔者在教学中通过设计“找一找”“猜一猜”“辨一辨”“做一做”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在认识轴对称图形、感受对称美的过程中启迪数学思维,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片断一:找一找,感受对称美师: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喜欢)灰太狼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社会需要人有自主性、创新性且充满乐学的态度,还要有合作意识和责任感。可见,在学龄前阶段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亲社会行为是非常重要的。本研究发现培养幼儿良好行为应采取以下措施:1.科学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有效促进社会性发展;2.有效结合一日生活教育,深入培养社会性行为;3.以鼓励为主导,让浅意识社会行为扎根于心。
<正>一、导入(一)直观感受,揭示课题。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什么?读读课题。(由于大屏幕上的字是“头朝下”的,学生磕磕绊绊地读着)师:字反着是不是不方便看?我们来画一条线,然后把字翻上去(如图1),现在再来读一遍。生:(大声而愉快地)画轴对称图形。(教师板书课题:画轴对称图形)【赏析】刘老师的新课引入环节充满着欣赏、想象、思考与智慧,学生在观察“翻上去”的过程中形象地感受到了“轴对称图形”的直观
影响艾灸疗效的核心因素是灸量与灸位。灸法在临床上日益受到重视,但仍存在疗效不稳定、适用病证有局限等问题,解决的关键是厘清艾灸的量效关系。笔者通过分析古人施灸理念,阐释用灸方法,认为古人用灸以足量为要;对现代医家关于艾灸壮数的研究进行总结,发现随着艾灸壮数的增加,灸效多随之提升;近现代名家用灸,贵在量足发灸疮。故对于急病、重病、慢病,应该在准确辨证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灸法,使用饱和灸量,结合灸感定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