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这个重要论断,明确了宪法在法治中国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意义重大而深远。目前我国学术界关于依宪执政相关研究已经有了一定成果,主要集中在依宪执政的重要意义、依宪执政与西方宪政的区别以及领导干部宪法法律意识、思维、理念研究等方面,而国外关于我国依宪执政方面的研究则鲜有文献和著作。依宪执政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运用和掌控国家权力,严格依照宪法的精神、宪法的原则和宪法的规范治国理政。依宪执政作为中国共产党正确判断和把握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产物,体现了党对宪法权威在法治建设中重要地位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是党依法实施对国家和社会事务领导的中坚力量,其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如何,直接决定着党依宪执政的落实程度。党政领导干部依宪执政意识就是指各级领导干部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过程中,能够自觉树立"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遵循宪法规范、保证宪法实施"的思维观念。论文探究了当前党政领导干部依宪执政意识的现状,在肯定近年来党政领导干部依宪执政意识取得成效的同时指出了存在的局限和不足,突出表现在部分党政领导干部忽视宪法学习,宪法信仰淡化;不识宪法地位,宪法效力弱化;违背宪法原则,宪法精神虚化等方面。接下来,论文从现代法治精神缺失、法律工具主义盛行、权力本位观念影响、法治教育方式方法不全面、保障宪法实施的制度不完善、法治教育物质保障基础不到位等方面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在现实生活中,提升党政领导干部依宪执政意识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论文在借鉴学术界有关依宪执政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弘扬宪法精神、丰富培育内容、运用科学方法、推进宪法实施、强化保障措施等五个方面制定了提升对策。希望帮助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的权威,捍卫宪法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的尊严"的理念,进一步彰显依宪执政的重要作用,实现其应有的政治文明意义和时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