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氏综合症由人体21号染色体病变引起。它是最常见的染色体疾病,也是最主要的导致智力落后的基因病变。因基因病变情况不同而有三种类型:三体型、异位型、嵌合型,而以三体型最为普遍。基因异常导致唐氏综合症个体的大脑结构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病变,既而在生理和行为方面表现出着一些不同于常人的特征,其中就包括语言发展迟缓和记忆能力的缺损。鉴于唐氏综合症儿童数量庞大,以及语言在提高个体学业水平、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加之国内相关研究的缺乏,对唐氏综合症儿童的语言和记忆能力开展研究并根据研究成果制定科学的干预措施,有着重大的意义。 论文的研究目标主要有5:Ⅰ.汉语唐氏儿童身上是否存在所谓的“认知-语言分离”现象;Ⅱ.汉语唐氏儿童语言理解能力及表达能力是否与认知发展同步。Ⅲ.汉语唐氏儿童的语言理解及表达中,不同类别词的习得是否存在差异;Ⅳ.唐氏儿童是否存在着听力短时记忆的缺陷;视觉短时记忆是否是唐氏儿童短时记忆中相对较强的部分;Ⅴ.唐氏儿童的语言能力是否存在着性别差异。 论文首先回顾和梳理了国内外对唐氏综合症儿童语言和认知的相关研究。并从语言和记忆两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对包括唐氏儿童在内的弱智儿童所作的研究;同时指出了国内现有研究的局限;国外的研究资料丰富,论文从研究方法、研究成果以及理论流派三个层面对其作了概括和评述。 在论文的主体部分,论文对35名的唐氏儿童及相同数量的正常儿童进行了4项语言和记忆方面的测试:分别是麦卡锡儿童智能量表中国修订版中的3个子测试:a.知觉—操作分量表;b.听力短时记忆测试;c.视觉短时记忆(Visual-STM)测试;以及一个语言量表测试:d.语言障碍评量表。在匹配两组儿章非语言智龄(以知觉—操作分量表的得分标示)的基础上,比较了两组儿童被试在语言障碍评量表、听力短时记忆测试、视觉短时记忆测试中的表现,并对男、女唐氏儿章在语言障碍评量表的得分情况进行了分析,经过统计分析得出了下列5个结论: Ⅰ.汉语唐氏儿童的语言发展总体落后于认知能力的发展;Ⅱ.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也落后于认知能力的发展;Ⅲ.汉语唐氏儿童身上确实存在着听力短时记忆的缺陷,它的发展落后于认知并可能是造成汉语唐氏儿童语言发展落后的一个主要原因;Ⅳ.汉语唐氏儿童方位词、颜色词、顺序词的习得以及类比推理能力是其语言中的弱项;而日常词汇的理解和表达则与非语言智龄相同的正常儿童相匹配,是其语言中的相对较强的部分;Ⅴ.汉语唐氏儿童的语言存在着性别差异,女性的语言能力高于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