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田人生:一个哈尼族村寨的日常生活及其变迁——以云南省元江县咪哩村为核心个案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b88191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传统社会以农业为根本,历代统治者皆重视农业生产对国家治理及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从先秦统治者“教民稼穑”到汉代出现我国第一个农业盛世,再到唐代统治者“助国劝农”等①,都体现出农业生产在国家治理中举足轻重之地位。基于农业在传统社会的重要性,本论文以具体的哈尼族村落中的农业生产为主,分五章论述村民以农事节律为核心而展开的村落日常生活及其现代变迁。  本文第一章,通过对咪哩村及其特定地域空间结构和农时节令的描述,从村落季节更迭的时间制度中,细致描述哈尼族村寨的农业生产活动。结合村民在梯田上的耕种安排,包括种什么、怎么种及谁在种等,展现咪哩村哈尼族的集体耕作场景;第二章,从个人层面叙述村民围绕梯田种植所展开的农业合作,包括哈尼梯田耕作中所需农具及借用,如传统农业中的耕作、收割、运输、加工工具等;以及传统村落合作下互惠式的帮工、换工、请工、搭套等;第三章,立足村落层面进一步描述村民围绕梯田种植所进行的开发和管理工作,包括哈尼梯田的开垦及修缮、用水及管理等;第四章,通过对村民围绕梯田所举行的农田仪式及与梯田耕作相关的传统节日描述,展现村民与梯田耕作相关的精神信仰,其中,农田仪式包括祭竜、开/关秧门、祭田等,与农业耕作相关的传统节日包括春节、火把节和过冬等;最后一章,结合前面各章内容,描述并分析哈尼族村寨日常生活的嬗变,包括哈尼族村寨的农业现代化及村落多元经济结构的形成及影响、市场经济大潮下村民以劳动力为资本的多元经济交往、村落管理中新村落自治组织与基层政府全面治理相结合、新时代条件下农业耕作知识的传承问题等。  本文以民俗学的田野调查为基础,按一定的逻辑结构可分为两部分。前四章为第一部分,主要描述传统哈尼族村落的梯田耕种生活。通过咪哩村哈尼族的梯田农业生产,包括梯田耕作、村民互助、村规民约、村落信仰等,以农业耕种为视角剖析传统哈尼族村寨以农事节律为核心的日常生活;最后一章为第二部分,主要描述传统村落日常生活的变迁。以农田为舞台,展现村民围绕梯田耕种变迁而形成的日常生活的嬗变。本文欲通过描述咪哩村的哈尼族以梯田农业为主的生命历程,以民俗学的学科视角呈现地方民众在梯田耕作中的传统与变迁,同时简要地讨论传统村落以农业生产为基础而建构出的村落秩序,从而进一步彰显村民在村落日常生活中的张力与活力,以期推进民俗学关于日常生活的个案研究。
其他文献
裁判文书是司法公正的最终载体,有利于保证国家法律的实施。裁判文书能反映法官的综合素质和办案质量,并且是扩大法制宣传的重要材料。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裁判文书在法律
本研究以济南市天桥区社区外来务工人员未成年子女思想品德教育现状实证调查和访谈为基础,研究社区外来务工人员未成年子女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总的来说,社区外
物件损害责任制度古已有之,从《法学总论》到《汉谟拉比法典》,从林木、建筑物损害到抛掷物损害,从《埃塞俄比亚民法典》到中国的《侵权责任法》,物件损害责任制度包含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