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特定的民族总是生活于特定的民族文化所构成的文化场域中的。京族,一个跨境民族,其特有的海洋韵味的民族传统文化突显于其它民族。当下时代的变迁,文化的碰撞、交叉和融合,京族儿童成长的文化场是一个多元、动态变化的场。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基于文化场对儿童成长影响的关注。本研究以广西山心京族村为例,以京族儿童成长文化场为导向,提炼家庭、村社和学校的场域资源,分析文化对京族儿童成长的影响。因为这是儿童成长的导引。本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呈现山心京族村儿童成长文化场域:其一,家庭:与神共育的熏陶,即仪式搭建人与神的桥梁,神化法则的禁忌与规约。其二,村社:哈亭文化的浸润,即哈亭文化印记京族儿童成长的记忆,哈节是京族儿童文化传承的纽带,大海构就京族儿童和谐自由成长的快乐。其三,学校:现代与传统的交汇,即“统一性”是现代文明扎根的大树,拓展的课外活动是传统文化滋长的土壤。作者认为文化环境是影响儿童成长最重要的外在因素。而当下处在多元文化交织的社会,文化的相互扩散及渗透,京族儿童成长的文化场域呈现出动态的发展。京族传统文化资源开发,京族文化在于他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下发生冲突、碰撞,但其历史积淀下来的文化心理却没有变化,但现实生活的需要,山心京族儿童的教育也由自然的成长教育逐渐融入规范教育体系中。京族传统文化开发利用的现状呈现三个方面,本土民族文化场域下的教育自觉;薄弱的托幼儿教育机构在缓慢中发展;山心小学的《京族乡土教材》的实施如烟花稍逊即逝到无人问津。影响京族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进行分析,原因是多元文化背景下主流文化冲击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削弱儿童成长的文化场域;学校场域下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吸纳儿童成长文化场域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校教育活动,调整和丰富课程内容;促进民族村社的发展、增进学校与村社的合作;提升民族地区教师的文化适应和选择能力;加强学校之间的交流,借鉴其他学校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