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脑卒中是二十世纪以来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目前在全球,特别在我国死因中的排序逐步上升,其致残率已经排名首位。目前,国外有多个研究发现大气颗粒物短期浓度升高与脑卒中死亡密切相关,但因不同研究者、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使其结果不同甚至相反,且国内对于不同粒径颗粒物与脑卒中死亡的关系,尤其是与不同类型脑卒中的关系尚无定论,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出珠三角地区大气颗粒物急性暴露与人群脑卒中死亡的暴露-反应关系,并利用珠三角地区大气颗粒物急性效应值进一步计算出大气颗粒物导致的六城市居民脑卒中死亡负担。方法:本研究收集了珠三角地区六个城市2013年2017年大气污染物数据、居民脑卒中死亡数据以及气象数据(气温、湿度等),采用了时间序列的分析方法来分析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与不同类型脑卒中死亡的关系,运用了广义相加模型进行分析,并对温度、湿度等气象因素进行校正,且做了一系列的敏感分析来检验模型的稳定性。在分析时纳入了不同的滞后时间,包括单独滞后效应和累积滞后效应。同时还绘制了三种粒径大气颗粒物与不同类型脑卒中死亡的暴露-反应曲线。结果:1.2013年2016年期间珠三角地区六个城市的PM10年平均浓度范围为54.1066.65μg/m3,PM2.5-10年平均浓度范围为17.9724.67μg/m3,PM2.5年平均浓度范围为32.6244.00μg/m3,SO2年平均浓度范围为10.4623.44μg/m3,NO2年平均浓度范围为32.1445.69μg/m3,O3年平均浓度范围为48.5963.67μg/m3,CO年平均浓度范围为1.641.99 mg/m3。研究期间六个城市的日平均温度为21.3723.29℃,日平均相对湿度范围为74.33%81.87%。2.在单污染物模型中,PM2.5、PM2.5-10及PM10浓度(lag03)每上升10μg/m3,脑卒中总死亡人数百分比分别上升3.07%、5.72%和1.88%,缺血性脑卒中死亡人数百分比分别上升3.66%、6.82%和2.35%,出血性脑卒中死亡人数百分比分别上升2.04%、4.04%和1.03%。在珠三角地区六城市造成的人群归因死亡数的合并效应分别为2584人、985人及1708人,人群归因风险度的合并效应分别为4.76、1.82及3.15。3.在敏感性分析中,当调整其他气态污染物后,PM2.5、PM2.5-10及PM10对脑卒中死亡人数及缺血性脑卒中死亡的影响略有下降,但均有统计学意义,然而PM2.5-10及PM10对出血性脑卒中死亡的影响变得没有统计学意义。4.在不同滞后模型中,对三种类型脑卒中死亡,PM2.5、PM2.5-10及PM10的单日效应最佳滞后期均为lag2,累积效应最佳滞后期均为lag05。结论:大气颗粒物(PM2.5、PM2.5-10及PM10)与三种类型脑卒中死亡均存在关联。与三种类型脑卒中死亡的关联均为PM2.5-10最强,PM2.5次之,PM10最弱。在模型中校正不同气态污染物和调整各参数的自由度后,模型结果均比较稳定。我们发现不同颗粒物污染造成的脑卒中死亡负担不同,其中PM2.5造成的人群归因死亡数和人群归因分值均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