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疏肝调胃散治疗Hp相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选用60例Hp相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肝胃不和证)患者,按照就诊顺序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0人。观察组用药:疏肝调胃散,对照组用药: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两组均连续服药14天为一疗程。治疗结束后观察疾病的中医证候疗效、中医证候总积分、单项症状积分、Hp根除率、内镜积分及病理组织形态学分级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中医证候总积分方面,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3.在单项症状积分方面,在改善嘈杂泛酸症状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胃脘胀痛/痛窜两胁、嗳气、情志抑郁或心烦易怒、纳呆少食、胸闷、大便不调单项症状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治疗后Hp根除率比较,观察组Hp转阴率为43.33%,对照组Hp转阴率为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治疗后内镜积分和病理组织形态学分级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调胃散在改善Hp相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肝胃不和证患者临床症状方面优于标准三联疗法,且安全性较好,但Hp的根除率及胃镜积分、胃黏膜的慢性和活动性炎症的改善上弱于标准三联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