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术中静脉注射埃索美拉唑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期间胃粘膜PH(PHi)、胃粘膜二氧化碳分压(PgCO2)、胃粘膜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g-aCO2)的影响,探讨体外循环对胃粘膜的损伤机制以及埃索美拉唑对心脏手术的胃粘膜保护作用,进一步了解埃索美拉唑的作用机制,从而为埃索美拉唑预防心脏手术胃肠粘膜损伤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选择32例在体外循环(CPB)下行瓣膜成形术和/或瓣膜置换术的心脏瓣膜病患者,分为2组:埃索美拉唑观察组(A组)和0.9%氯化钠注射液对照组(B组),每组各16例。A组给予埃索美拉唑钠针剂40 mg用0.9%氯化钠溶液溶解至100mL静脉滴注,B组给予等容量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两组均于麻醉诱导后10分钟开始静脉点滴,于30分钟内静脉滴注完毕。分别于麻醉诱导后10分钟(T0)、CPB后30分钟(T1)、CPB结束时(T2)、CPB结束后60分钟(T3)测胃粘膜PH、PgCO2、及Pg-aCO2.
结果:
体外循环期间PgCO2、Pg-ACO2和标准胃pHi值变化:
1、与T0相比,PgCO2随着体外循环开始逐渐下降,在T1点较T0点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T2点,空白组胃PgCO2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T3点两组均明显升高,与T0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两组组间比较在TO点PgCO2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T2、T3点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
2、Pg-aCO2在T1时降低, T2、T3点与T0基础值比较明显升高,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比较在T0无显著性差异0(P>0.05),其余各点的Pg-aCO2分别比较均有显著牲差异(P<0.05)。
3、标准胃PHi值T1时升高,T3点和T0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Phi在T2点与T0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在T2、T3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T1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1、体外循环对胃肠道有损伤作用。
2、预防性应用埃索美拉唑可有效改善胃粘膜PH(PHi),从而减轻体外循环(CPB)对患者的胃粘膜损伤,对胃粘膜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