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用时空替代法,以石羊河下游不同退耕年限的退耕地中的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植物群落的相关调查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分析研究,得到如下结果:(1)石羊河下游不同年限退耕地植物群落中共出现13个科、31个属、37种植物。其中,菊科(6属7种)、蒺藜科(5属7种)、禾本科(5属5种)及藜科(4属6种)植物的物种数最多,共占总属、种的64.51%和67.57%。植物群落中草本层的优势种为滨藜、画眉草、碱蓬、骆驼蓬、五星蒿,灌木层的优势种为白刺、红砂、红柳、黑果枸杞、线叶柳。(2)在退耕1~50年间,石羊河下游退耕地内随着退耕年限的增大,退耕地内的植物群落大概经历了滨藜—骆驼蒿—芦苇—碱蓬+骆驼蒿—黑果枸杞—白刺—盐爪爪的演替过程;在演替中,植物群落内的主要物种是由藜科的杂草滨藜开始的,之后依次演替为1年生草本群落、多年生草本群落和多年生草本与木本群落,在退耕50年以后,演替成为灌木群落。随退耕年限的增加,群落中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和Alatalo指数总体上均呈波动式减小的趋势(3)随着退耕年限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全N含量的变化有差异性且变化趋势相似,呈波动式变化;速效P、速效K含量的变化趋势相似没有明显的差异,呈缓慢增长状态。且在演替期间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土壤养分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Margalef指数与有机质呈极显著相关,与速效K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全N呈显著相关,与速效P间显著性不明显;Shannon指数与有机质呈显著相关,与全N、速效P、速效K之间显著性不明显;Simpson指数与各指数间均显著性不明显;Pielou指数与全N呈显著负相关,Alatalo指数与全N呈显著相关,与有机质、速效P、速效K之间显著性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