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建设是推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和重要环节。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建设正处于探索时期,论文以安徽科技学院、合肥学院、铜陵学院、以及皖西学院为代表院校,认识其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影响其发展的因素,以便为推进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发展提供建设性思路。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导师队伍的发展现状可以归纳为以下六个方面。第一,从数量上看,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导师的规模较小。第二,从结构上看,类型结构——可以划分为通识课教师、指导类教师、专业类教师、和管理服务类教师;任职结构——可以分为校内专职、校外兼职和外聘教师;职称结构——外聘导师中拥有高级职称的人数较多;第三,从教师引聘看,主要有三种方式:自荐、推荐和邀请。第四,从管理上看,基本都成立了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机构或学院。第五,从培养培训上看,以"双能型"教师为重点进行建设。第六,从教师考评上看,在绩效考核和职务评审中纳入教师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表现。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建设的经验体现在三个方面:"双能型"教师队伍提供了建设契机;浓厚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提供了建设环境;政府支持提供了建设方向。但是,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建设在探索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创新创业导师数量有待扩大;创新创业导师结构有待调整;创新创业导师管理有待规范;创新创业导师质量有待提升。影响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建设的主要因素有四个方面,即教师本身——热情有余而专业性不佳;高校——氛围浓厚而系统性不强;政府——政策扶持而操作性不强;社会——提供支持而凝聚力不够。结合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实际,利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优势,将其创新创业导师的培养与双能型教师的培养相结合,打造以教育主管部门为引力、高校为主导、企业为助力的全方位合作体系。即对于教育主管部门来说,需要发挥应有职能,建立创新创业导师专业标准,提供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平台。对于高等学校来说,需要做到丰富来源,储备人才;专兼结合,完善结构;多元培养,提高质量;校企合作,导师创业;加强管理,留住人才;优胜劣汰,完善考评。对于企业来说,需要提供各种中介服务,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公共资源平台,优化创业环境。最终,通过教育主管部门、高等学校和企业合力打造高水平、职业化、专业化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导师队伍,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整体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