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IPO效应是指上市公司在首次公开发行(IPO)股票后经营业绩存在明显下滑趋势的现象,IPO前后公司业绩明显的大幅波动将严重影响投资者的利益,阻碍我国资本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现有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已经证实,在发达的资本市场和主板市场中确实存在IPO效应,但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是否同发达国家资本市场一样存在IPO效应还有待检验。作为中小板市场中重要参与者的创业投资来说,其通过持有股权的形式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可能引发中小企业业绩变动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有必要选择我国创业投资持股的中小板上市公司为对象,研究其在IPO前后的业绩变动趋势,对改善IPO效应状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整理并评述了学者们对IPO效应的研究文献,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以创业投资持股的中小板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我国中小板IPO特征及创业投资持股与中小板公司IPO前后的作用机理,并选取2010~2012年三年间在中小板上市的公司(共173家)IPO前后两年(包括IPO当年)的财务业绩作为研究指标,运用配对样本t检验的实证方法,检验我国创投持股的中小板公司IPO效应状况;其次,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IPO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改善IPO效应的合理化建议。研究结果证实,我国创业投资持股的中小板上市公司普遍存在IPO效应。股权集中度、公司所处地域和募资规模三者与创业投资持股的中小板IPO效应的产生存在正向关系,产权比率与之存在反向关系。监管机构可以通过监督创业投资持股的中小板上市公司完善公司内部股权结构、完善中小板上市公司审核与信息披露机制、优化创业股权投资市场交易规范和加强募集资金事前事后监管等措施,以改善我国创投持股的中小板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IPO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