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血管钙化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尚未进入透析的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5期患者及CKD5D期[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临床资料,对其血管钙化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1.选取福州总医院2015年01月~2016年01月间收治的尚未进入透析的CKD5期患者155例,根据患者胸部CT影像学征象,观察冠状动脉有无钙化,将入选患者分为冠状动脉钙化组和无钙化组。收集两组患者间一般临床情况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尿素氮、肌酐、血红蛋白、钙、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等,并计算钙磷乘积、血清校正钙。比较两组间临床生化指标的差异,并对筛选出来的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2.选取福州总医院2015年01月~2016年12月间MHD患者118例,具体分组、资料收集和统计学方法与第一部分相同。结果1.尚未进入透析的CKD5期155例患者,钙化组58例,无钙化组97例,钙化发生率为37%。在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25羟基维生素D、白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方面,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指标再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增长(OR=1.174,P<0.01)、高血压病史(OR=3.737,P<0.05)是冠状动脉钙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正常水平的高密度脂蛋白(OR=0.247,P<0.05)是预防冠状动脉钙化的保护性因素。2.MHD患者118例,其中钙化组73例,无钙化组45例,钙化发生率高达62%,与尚未进入透析的CKD5期组钙化发生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透析龄、白蛋白、血清校正钙、血磷、钙磷乘积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OR=1.099,P<0.01)和透析龄(OR=1.032,P<0.01)是发生冠状动脉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正常水平的高密度脂蛋白(OR=0.282,P<0.05)是预防冠状动脉钙化的保护因素。结论1.MHD患者比尚未进入透析治疗的CKD5期患者更广泛地存在血管钙化。2.在尚未进入透析的CKD5期患者中,血管钙化发生与年龄、高血压、糖尿病、25羟基维生素D、白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有关;年龄增长、高血压病史是发生血管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正常水平的高密度脂蛋白是预防血管钙化的保护因素。3.在MHD患者中,血管钙化发生与年龄、透析龄、白蛋白、血钙、血磷、钙磷乘积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有关;年龄和透析龄增长是发生血管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正常水平的高密度脂蛋白则是预防血管钙化的保护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