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新的诗性言说——关于慢写作的研究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m5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写作是诗人王家新在进入90年代后经由自我修正而在艺术认知和写作实践上形成的一种诗学观念。它不仅反映出诗人对诗歌内在要求的理解与坚持,更深刻地作用在诗人的写作实践中,并引发了一种独特的诗性言说方式。本文从三方面对其进行阐释。   第一章的标题是“对真实的承担”。本文认为慢写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磨擦”,诗歌内容与真实的生存经验发生磨擦,诗歌语言是富有质感的磨擦性语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磨擦就是承担方式的具体化。写作语境的改变势必会引发话语方式的更新,以九十年代中期为界,磨擦的方式或者说承担的方式又可划分为承受、处理两种。就诗歌风格而言,前者是凝重、内聚的,后者是多元、开放的。   第二章的标题是“对灵魂的关怀”。本章主要阐释慢写作是如何在诗歌写作与精神事物之间建立联系的。第一节围绕《文学中的晚年》展开分析。首先指出晚年具有审判与拯救的双重内涵。继而探讨晚年是如何作用于写作实践中,其间对两首诗作进行了文本细读。第二节围绕《对隐秘的热情》展开分析。本文认为王家新的诗观里包含了一种命运观,这是促成隐秘性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后以“另一个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诗人如何在作品中建构起一种深层的精神结构。   第三章的标题是“对语言的专注”。与慢写作紧密相连的另一个词语就是写作的难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慢写作就是深入语言内部的写作,保持写作的难度也就是保持语言的纯粹质地和强度。第一节从不可释的风景、克制陈述、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三个角度阐释了深度意象的艺术特征。第二节则从词的独立性、减慢的语言节奏这两方面分析了慢写作是如何作用在诗片断的产生与表达过程中。  
其他文献
本文一共分四章对定中超常搭配这种超常越格的特殊搭配形式分别从语义、语用、认知层面进行了论述。在第一章绪论中详细地介绍了前人对现代汉语定中结构的研究概况,并分析了
学位
近年来,山西方言尤其是中部地区、北部地区晋语的研究蒸蒸日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16部单点方言专著中有关晋语研究的有14部,属于中原官话的南部地区的单点方言专著只有河津方
学位
杰克·凯鲁亚克(Jack Kerouac)一生共创作了18部小说,主要有《乡镇与城市》、《在路上》、《地下人》、《达摩流浪者》、《特莉斯苔萨》、《孤独天使》、《柯迪的幻想》等。
学位
虽然五四新文化运动发端于以北京和上海为中心的中国关内地区,但是当时东北地区的现代文学发展也有着很大的变化。现代文学思想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作家创作的作品传播、新的
书信在中国散文史上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形态,它以实用性为主,因此很少有人对书信进行细致的研究。实际上书信有着悠久的历史,也还有着很多远远超出通讯交流功用的价值。本文主
学位
文字不仅是记录文化的符号,更是传承文化的载体。对于以形表意的汉字来说,这一特点更加鲜明。基于汉字文化学的研究理论,对汉字形体进行文化意义上的阐释,是中国文字学发展的新的
学位
T.S·艾略特是20世纪一位影响深远的文学批评家。传统观是他为人熟知的一个经典诗学理论,如今艾略特对于传统的言说早已成为批评界广泛认同并被不断引证的重要论断。由于艾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