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内部点线系统的空间关系研究——以炉峰山森林公园为例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if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间关系研究既是区域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也是旅游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旅游景区是旅游地理学研究中一个重要内容,它是旅游者进行游览活动的物质载体。景区是由点、线、面等要素构成,要素间之间的空间组合决定了景区的结构性,因此,探讨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问题是对一个景区整体空间结构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景区内部点线系统的空间关系研究不仅对旅游地理学和旅游规划研究起到补充,还对旅游景区开发规划进行更深入的分析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作者以河北省邯郸市磁县境内的炉峰山森林公园为研究区域,从基础理论入手,通过节点图分析法、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以景区内部点线系统的空间关系为切入点,景区内部景观斑块与节点、旅游线路的匹配关系研究为落脚点,对景区内部节点等级体系与点间关系、景区内部旅游线路与节点间的相关关系及景区内部景观斑块与节点、旅游线路之间的匹配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分析。 本文在景区内部节点关系研究中,提出了节点等级关系具有三种划分方式及四种点间关系;在景区内部旅游线路与节点间相关关系研究中,发现了旅游线路不仅具有引导旅游者游览的功能,还具有促发节点系统优化的功能;在景区内部景观斑块与节点、旅游线路匹配关系研究中,结合节点等级划分与旅游线路通达度分析,归纳出景观斑块与相关节点、旅游线路之间存在两种匹配类型。 全文共分为六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思路、方法及意义,是对论文的一个总体把握。对国内外旅游空间关系的相关领域研究进行回顾,发现本文的选题属于国内外研究的薄弱环节。该研究对旅游景区开发规划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第二部分为基础理论与研究区域的介绍。本部分主要介绍:景区内部点线系统空间关系研究的基础理论,在理论层面上为景区开发规划提供依据;景区内部点线系统的空间关系研究区域概况,概述了炉峰山森林公园的自然概况、旅游资源概况等。 第三~五部分为本文的主体部分。作者在获得大量的基础研究资料的基础上,绘制了炉峰山森林公园节点分布图、旅游线路系统图、景观斑块视线图等大批图表,对景区内部点线系统进行了以下三方面的研究:1.对景区内部节点间等级关系进行三级划分并对点间关系进行四种分类;2.通过景区旅游线路布局,对景区内部旅游线路与节点之间所存在的功能性、通达性方面的相关关系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3.在景区功能分区的基础上,对景观斑块进行详细分类,并结合节点等级划分与旅游线路通达度,提出景区内部景观斑块与节点、旅游线路之间存在匹配关系,进而根据景观斑块与其它相关因素匹配度的不同,将景观斑块分为匹配优越型景观斑块与匹配欠完善型景观斑块。 文章的第六部分为结论,包括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其他文献
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众多矿业城市进入矿产资源枯竭状态,阜新市也不例外。阜新市煤炭资源枯竭,后续产业没有跟进,由此而引起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如:矿务局破产、经济低迷、职工大
科技场馆是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精华的展示场所。它通过引起感官情绪和理智兴趣的展览,为公众提供一个亲自体验的学习机会,它也是科技旅游产业系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区域旅游合作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一大趋势。我国的区域旅游合作活动也高潮迭起。进入21世纪之后,长三角、泛珠三角、环渤海等旅游协作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社会经济飞速增长,各项建设不可避免地占用了和将继续占用大量土地尤其是耕地,致使我国的人地矛盾越来越突出,引起了世界对中国粮食供给的关注。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科学知识永远在演进中,它是一个不断构造和改组的过程”。探究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承担起时代赋予我们教师的神圣使命。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不仅涉及具体的教学方法、策略等,还应包括组织学生学习,挖掘出学生潜在的发展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怎样才能充分利用短短的45分钟。我认为应当从这几方面加以注意。  一、 引人入胜的开局  开局是一堂课的序幕,设计开局的基本思路可归结为8个
学位
河北省满城县地处京津冀经济金三角地带,西依太行山,东临华北大平原,整体呈现出深山、浅山丘陵、平原三级阶梯地貌。该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农业自然条件良好,绿色科技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