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是公认的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但男性和女性在高血压的发病时间和流行率方面差异显著。既然原发性高血压在男女人群中的发生和发展情况差异显著,那么影响其发病的危险因素在男女性别间是否共性中存在差异?查阅文献发现关于该问题而展开的全面系统性研究较少,本研究针对此问题展开探讨,旨在为原发性高血压的防治提供更多参考依据。方法: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从2013年1月-2015年2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医院高血压门诊就诊的83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登记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测量其身高、体重、腰围。根据患者的身高和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测量所有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并计算平均动脉压和脉压差。询问是否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是否服用降压药;询问生活习惯:吸烟、饮酒、、钠盐和脂肪摄入情况;询问高血压患病史和高血压家族史。清晨空腹采血检测血清钾、血清钠、血糖(GLU)、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按照性别分为男性组和女性组,探讨引起血压异常的危险因素在不同性别间的差异性。结果:1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男女组间血压情况分析男性患者各级血压所占比例为,正常血压值组为2.9%,正常高值组为13.4%,高血压1、2、3级所占比例分别为18.9%、25.4%和18.9%,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为20.5%。女性患者各级血压所占比例为,正常血压值组为1.7%,正常高值组为16.5%,高血压1、2、3级所占比例分别为15.6%、17.7%和15.2%,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为33.3%。统计检验结果Pearsonx2=22.128.P<0.01,说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血压分级标准分级后,男女患者间血压级别分布具有显著性差异。并且,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在男性患者中所占比例低于女性患者(P<0.01)。男性组的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分别高于女性组,而脉压差小于女性组(P<0.05)。男性组的收缩压与女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年龄分段以后,青年组(18~<45岁),男性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和脉压差分别与女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年组(45~<65岁),男性组的舒张压高于女性组,而脉压差小于女性组(P<0.05)。男性组的收缩压和平均动脉压分别与女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65岁-),男性组的舒张压高于女性组,而男性组的收缩压和脉压差分别低于女性组(P<0.05)。男性组的平均动脉压与女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男女组间环境因素分析2.1一般情况分析男性组和女性组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患者比例分别为66.8%和56.3%,男性组高于女性组(P<0.05)。男性组和女性组有吸烟史的比例分别为23.5%和11.6%,有饮酒史的比例分别为21.2%和11.0%,男性组均高于女性组(P<0.05)。而其他的基线情况男女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2血清学指标分析男性组HDL-C水平低于女性组,而男性组的Cr、UA、HCY水平分别高于女性组(P<0.05)。其他血清学指标水平男女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男女遗传因素分析按照父母原发性高血压的患病情况将男女患者各分为四组:1组,父母均患病;2组,仅父亲患病;3组,仅母亲患病;4组,无家族史。男性组关于遗传因素1-4组的构成比例分别为12.1%、16.9%、24.4%和46.6%;女性组关于遗传因素1-4组的构成比例分别为11.2%、15.8%、27.6%和45.4%。统计检验结果Pearson x2=1.055,P=0.788,P>0.05,说明本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男女性别之间遗传因素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从发病年龄看来,无原发性高血压家族史的男性患者的发病年龄早于女性患者(P<0.05),女性患者有原发性高血压家族史的发病年龄早于无高血压家族史者(P<0.05)。男女患者有无原发性高血压家族史,对其收缩压的影响并不明显,男女分别行组间和组内比较,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原发性高血压家族史的男性患者的舒张压高于女性患者(P<0.05),且无原发性高血压家族史的男性患者的舒张压亦高于女性患者(P<0.05)。女性患者中有原发性高血压家族史的舒张压高于无高血压家族史者(P<0.05)。4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男女脉压差与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男性组脉压差增大的主要因素为血压分级,影响女性组脉压差增大的主要因素为年龄和血压分级。分别以男性组和女性组的脉压差为应变量,以年龄、体重指数(BMI)、腰围、血压、高血压病史和有无服用降压药为自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男性组进入方程的自变量是血压分级,回归系数为1.035(P<0.05)。女性组进入方程的自变量是年龄和血压分级,回归系数分别为0.507(P<0.05)和1.096(P<0.05)。结论:1男性组的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分别高于女性组,而脉压差小于女性组。而按照年龄分段后,中年男性组的舒张压高于女性组,而脉压差小于女性组。老年男性组的舒张压高于女性组,而收缩压和脉压差低于女性组。2男性组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吸烟史和饮酒史的比例分别高于女性组。男性组的HDL水平低于女性组,而Cr、UA和HCY水平分别高于女性组。3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男性和女性组遗传因素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对于有原发性高血压家族史的女性人群我们应该提前做好血压防控工作。对于所有男性患者和有原发性高血压家族史的女性患者,我们应多多监测其舒张压的变异性。4脉压差方面,影响男性组脉压差增大的主要因素为血压分级,影响女性组脉压差增大的主要因素为年龄和血压分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