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晋西北地区丧礼研究

来源 :山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zglcharmer1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礼制视野下的地方礼俗发展一直是学者研究的一个重点。丧礼作为传统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丧礼制度下的地方礼俗,以此为视角,探明丧礼制度的演变与地方社会变迁的互动。这既是研究的出发点,也是研究的落脚点。以晋西北地区为研究对象源于其地理位置之特殊。其一,地处山西西北部,较之于山西南部地区,文教不兴,丧礼发展受其地方特色影响明显;其二,处于汉蒙文化交错带,能与游牧民族频繁进行文化互动,使其丧礼中的具体仪式难脱游牧文化丧俗影响。丧礼仪制在明清时期晋西北地区的实施过程中,其“变”与“不变”的内容正是国家丧礼制度演变与地方社会变迁相互适应、协调的写照。通过大量史料,以其时国家丧礼仪制与晋西北地区的丧礼作比较,对国家丧礼制度与晋西北地区丧礼的关系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与比较。明清时期晋西北地区丧礼习俗沿革轨迹的形成,一是其地理、历史沿革影响下的文化特征之产物;二是国家丧礼制度影响的结果。晋西北地区丧礼习俗的形成中难脱国家丧礼礼制与法制对其影响;又因其地缘特色,呈现了对礼法执行的宽松性、从薄从简、信仰神佛等特征。这些“同”与“异”,既是国家制度下地方社会变迁的被动适应,又是地方主动对于国家制度的调适,对于今天礼制发展仍有借鉴意义。晋西北地区丧礼从明清发展至今,既有时代变迁的历史感,又有社会进步的现代元素;既有古今融合,又有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调和。将整体性与差异性相结合,揭示了丧葬礼制的核心本质,即礼之制定与发展应以人为中心。知古以鉴今,以明清时期晋西北地区丧礼为例,今日各地礼仪制度发展应在国家礼仪制度指导下有其特色发展。一方面礼仪制度的制定应缘于情感,丧礼制度的制定应充分考虑地方丧俗中情感内核。另一方面,礼仪制度发展应因势利导,做到人情与礼制的平衡。
其他文献
本文根据我国现有公园绿地的情况以及当前老年人休息、娱乐活动的特点,提出在城市综合性公园中增设老人活动区的设想,并通过对湖南省醴陵市西山公园老人活动区的规划设计、探
采用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LH-20柱色谱法、薄层层析色谱法对黄花列当(Orobanehepycnostachya Hance)95%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利用化学方法和现代
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的经济快速增长,人类对于能源的使用需求逐步提升,并引发了诸如温室效应、环境污染、能源紧缺、雾霾高发等一系列严重问题。针对此类环境问题,我国政府提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 ,运用地形模型进行教学 ,具有强烈的立体感和直观性 ,能给学生一个生动形象的具体概念 ,可以弥补地图、画片等立体感不强的欠缺 ,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
<正>1.不使用劣质石粉蛋鸡常用的钙源饲料石粉原料主要有方解石和石灰石,二者含钙量都在33%以上。通常方解石为白色或无色,习惯称为白石粉,石灰石为淡灰色或淡黄色,习惯称为
建立了2K-H型行星齿轮传动系统的计算模型,从静力学角度分析了系统的均载机理.针对各构件的制造和安装误差,运用当量啮合误差的原理,计算了该系统的均载系数,并分析了各误差
通过对福建省惠安县不同林龄短枝木麻黄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小枝单宁含量及氮磷再吸收率的研究,探讨了短枝木麻黄林分发育过程中的营养保存策略。结果表明,幼龄林(5年生)成熟小
为进一步提高铁炭内电解法处理制药废水的处理效率,采用添加不同强化剂的方法考察分析强化因子的影响效果。在C加入量10 g/L,铁屑30 g/L,反应时间150 min,pH值7.5的条件下,以
室内装饰行业飞速发展,但业主和装饰公司之间却出现了许多纠纷。本文分析了装饰监理行业存在的一些问题,总结了装饰监理工程师的作用,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Interior decorati
本文通过对教科书上的相关信度标准α检验的因子中,存在实际无关因子的事实。证明并提出了一种提高相关信度的检验标准,从而增加了选出因子的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