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颈前路手术后切口血肿的危险因素、临床征象和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所有接受颈前路手术的颈椎病和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寻找出其中发生颈前路切口血肿的患者,并通过病历系统和病案室收集所有患者的住院号、年龄、性别、BMI、术前主要症状、手术方式、手术节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合并症,抗凝药物使用。将所有发生颈前路切口血肿的患者归为病例组,其余患者归为对照组,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使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分随访所有患者的颈部功能情况。结果:共搜集678例颈椎病及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接受了颈前路手术治疗,其中发生颈前路术后切口血肿的患者共13例,发生率为1.9%。所有血肿患者均接受了血肿清除术,术中证实为切口血肿形成。其中3例出血点位于颈长肌,1例位于颈长肌和肩胛舌骨肌,2例位于颈阔肌内侧缘,2例位于引流管穿刺处皮下,1例位于食管壁,4例创面广泛渗血未见明确出血点。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发现血肿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术前高血压合并症(p=0.004 OR=5.524 95%CI 1.744-17.500),所有发生血肿患者经治疗后均康复出院,随访术后神经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无后遗症。结论:颈椎前路术后颈部切口血肿形成是颈椎前路手术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但只要经过及时得当的处理,患者的预后相对较好。我们发现影响颈前路术后切口血肿形成的危险因素为术前高血压合并症,故患者围手术期血压的控制和气道管理至关重要。出血点多位于颈长肌、引流管穿刺点。颈前路术后切口血肿均发生于术后48小时内,因此术后需重视患者主诉,仔细观察患者切口处情况,患者一旦出现呼吸困难,颈部肿胀的表现应尽快行血肿清除术,不建议在床旁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