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酮醛对前列腺癌PC-3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

来源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see_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丙酮醛可以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但机制不明。本实验从细胞水平通过加入丙酮醛对前列腺癌PC-3细胞进行处理,观察丙酮醛对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其凋亡能力的影响,并探索其中存在的分子生物学信号机制,从而进一步阐明丙酮醛在前列腺癌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前列腺癌提供新依据。  方法:  运用CCK-8试剂检测丙酮醛对PC-3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用划痕试验检测丙酮醛对PC-3细胞的迁移能力的影响;用Transwell实验检测丙酮醛对PC-3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丙酮醛对PC-3细胞凋亡能力的影响;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蛋白MMP-9、Bcl-2、p-AKT的表达情况。  结果:  丙酮醛可以降低PC-3细胞的活性;加入丙酮醛后PC-3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下降,凋亡能力增加,而氨基胍可以清除丙酮醛的作用。在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中发现,加入丙酮醛作用PC-3细胞后,蛋白MMP-9、Bcl-2、p-AKT的表达相应降低;而加入清除剂氨基胍后蛋白MMP-9、Bcl-2、p-AKT的表达相应增加。  结论:  丙酮醛可以抑制PC-3细胞的增殖,可通过下调金属基质蛋白MMP-9的表达降低其迁移与侵袭能力,还可以通过降低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促进PC-3细胞的凋亡。丙酮醛可以通过抑制p-AKT蛋白的表达发挥相关抑癌作用。本研究结果可以为前列腺癌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治疗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 1、分别在非麻醉状态下和正常的手术过程中比较庆大霉素注射液、O.5%聚维酮碘和5%聚维酮碘清除眼结膜囊细菌的效果,并观察它们的副作用,指导临床用药; 2、研究糖尿病患
目的 1.探讨大胚龄人脑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的分离及培养方法。 2.探讨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对NSCs分化的影响。 方法 1.从16-2
目的:  外伤、肿瘤侵犯、先天畸形等原因造成的眶骨骨折、缺损,由于其易造成眼球移位、眼眶变形甚至视功能障碍等严重并发症而日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而传统修复骨缺损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