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历来是一线英语教师所关注的问题,与此同时,在外语教学研究领域,外语动机策略研究逐渐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然而,无论是在相关的外语教学研究还是实践操作中,学习者的差异问题却常被忽视,即外语动机策略大多针对全体学生进行,而对其在学生内部不同群体的具体影响探讨不足。在众多外语学习的影响因素中,成绩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因素,众多研究已表明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会对成绩产生影响,也有部分研究者指出成绩对动机有反作用或二者相互影响。因此,研究外语动机策略是否在不同成绩层次的学生那里影响不同以及具体表现,具有很大的意义。在本研究中,研究者试图通过大规模调查,探讨中国英语新课改环境下两种争议较大的外语动机策略(教师中心动机策略vs.学生中心动机策略),对不同成绩层次的初级英语学习者学习动机的影响模式,及这些模式之间的具体差异。鉴于外语动机的自我决定理论以学习者的自主性为核心内容,与本研究中两种外语动机策略的基本内涵相契合,研究者决定以外语动机自我决定理论作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外语动机自我决定理论不仅提出了动机是学习者的自我决定程度由低到高的连续体,同时对外部环境如何影响学习者的动机进行了解释。外部环境对学习者能力需求、自主需求和归属需求的满足至关重要,这关系到学习者的内部动机是否可以提升,或者是否可以从自我决定程度低的动机维度向高的动机维度进行转化。研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量表的编制和修订。研究者对样本地区部分一线英语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访谈,根据访谈结果对问卷的部分维度和语言表达进行修改。然后,研究者在一所相同类型的初中进行问卷预调查,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获得正式调查问卷。第二阶段:研究者在北京市X区选取8所普通中学,以班为单位随机共抽取约800名初二学生进行正式问卷调查。研究者将数据回收后,通过频数分析、相关分析、路径分析等统计方法得出研究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外语动机策略对动机的影响模式在不同成绩层次的学生那里有不同的表现。两种动机策略中,只有教师中心动机策略产生影响。在高分组那里,教师中心动机策略可以通过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自主性感受,提升学生英语学习的内部动机、认同动机和外部动机,削弱学生的动机缺乏;在中分组那里,教师中心策略可以通过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自主性感受,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的内部动机、认同动机,削弱学生的动机缺乏;在低分组那里,两种动机策略均无法影响其自我效能感和自主性感受,而低分组本身较低的自主性会使其动机缺乏和倦怠指数显著升高,出现普遍的厌学现象。结合后期访谈的内容,研究者对上述研究结果的解释如下:外语动机策略的影响模式在不同成绩层次的学生那里表现不同,可能与高分组、中分组、低分组形成了不同的“信念、动机、自我效能感、自主性、成绩”作用系统、从而受外部因素的影响不同有关。高分组学生外部动机受到外语动机策略的影响,可能与在学习中受到评优评先等外部因素的驱动有关;相比高分组和中分组,低分组只有动机缺乏受到自主性感受的影响,可能暗示这部分学生长期处于学习无目的的状态,甚至已放弃英语学习。另外,两种外语动机策略对学生的影响不同,可能与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以及两种策略是否可以学生带来真实的“熟练经验”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