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完善和发展,市场上开始不断出现新的企业融资方式,而股票质押融资则逐渐成为这些融资方式中的佼佼之选,是目前很多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选择。虽然我国资本市场是在不断完善,但是目前来看,仍处于起步阶段,与市场所匹配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和成熟,由此也给股票质押融资带来了较大的外部风险。在股票质押交易如火如荼进行地同时,2017年后,大量上市公司股票质押爆仓。股票的大量爆仓无疑给上市公司及控股股东造成了重大的不利影响,但同时也警醒了市场。我们更应该明白的是,已显露出的爆仓并不是最大的危机,危机永远来自于未知。因此,我们目前更应该关注的是尚未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显露危机的企业。同时,应该更加详细认真地去研究剖析企业在整个质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暴露的风险。控股股东在质押行为发生之后,将面临一系列经营和财务问题,其中包括控制权的转移和个人财务风险的增加。现在我国的企业制度仍不完善,在上市公司中,控股股东拥有着绝对的控制权。当上市公司无利可图或者控股股东自身财务状况出现问题时,极可能通过自身的控制权做出有损上市公司及广大投资者利益的行为。比如,激进投资、掏空上市公司等。这些行为无疑会严重影响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并对公司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不良后果。本文选取~*ST印纪作为案例研究对象,以控制权理论、风险管理理论以及两权分离理论等为基础。研究分析了上市公司在控股股东进行股权质押后,公司的投资偏好会发生变化,同时公司的财务状况开始恶化。而且控股股东基于自身利益,会采取一系列增加公司财务风险的财务行为,以上这些无论是公司层面还是股东层面的行为都极有可能让公司的财务发生危机。正是基于以上现象的分析,本文将着重研究公司控股股东在自身进行股权质押之后的财务行为是否发生变化,如果发生变化,那么将发生什么变化。通过对案例公司的分析,在控股股东进行股权质押之后,上市公司出现过度投资的行为,而且关联性行为也较质押之前出现大幅增加,在高比例质押之后,控股股东甚至出现了非经营性资金的占用。与此同时,本文通过财务分析方法对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控股股东在股票质押之后,会发生一系列相对质押之前更为激进的财务行为,这些行为增加了自身利益而削弱甚至损害了上市公司以及投资者的利益,并且影响了公司财务状况、加大财务风险。文章最后,则对如何弱化公司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之后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增加、财务状况恶化这一现象提出意见。